鄉村旅游點燃鄉村振興的燎原之勢——生態文明竹泉村落的探究旅游驅動鄉村轉型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鄉村的發展,在中國共產黨的十九大、二十大報告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綱要(2018—2022年)》等文件中均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支持鄉村通過旅游、特色小鎮等新業態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為進一步了解體悟鄉村振興政策對現代農村的影響,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入鄉求真”實踐隊于1月13日赴臨沂市沂南縣銅井鎮竹泉村進行走訪調研,學習促進鄉村全面振興與鄉村旅游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新途徑。
抓住國家政策發展機遇,竹泉村經濟發展大步向前在國家大力鼓勵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竹泉村憑借其獨特的自然風光,抓住發展機遇,經濟發展大步向前,不斷邁向新臺階。實踐隊員通過走街串巷的訪談,與居民們進行了熱情的溝通,居民們熱情洋溢的態度和臉上洋溢的笑容讓實踐隊員心里感覺暖暖的,也更肯定了“三農”政策和鄉村振興戰略下竹泉村的新氣象。實踐隊員從高老書記口中得知“現在整個村子整體收入每年上百萬,人均收入2萬元。因為景區需要,居民可以搞衛生,搞客房服務,門衛服務,還可以賣東西,像村民們田間地頭種的作物,除了自己吃,還可以賣給游客做特產,又實惠又能賺錢,補貼生活也是夠得,所以村里187戶居民,只有兩戶貧困戶,并且也得到了特殊關照。”
實踐隊員深刻感受到鄉村振興的大政方針,懂得了老百姓老有所養,鄉村人安居樂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就是厚植鄉土,讓鄉村振興有根基可依。鄉村振興要善于利用鄉土文化,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選擇產業,挖掘鄉村本身特色,將特色納入發展規劃。
人民安居樂業,人居環境不斷改善人民安居樂業,不是紙上談兵,也不是隨隨便便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實踐隊員在與高大娘的交流中的得知“現在村里生活條件一點也不比城里差,甚至綠化還比城市好多了。”在走訪過程中,實踐隊員看到了當地的基礎設施狀況,像便民小賣鋪、診所、公共場所、太陽能路燈等應有盡有,居民們也對目前村莊的基礎設施贊不絕口。
實踐隊員體會到,鄉村振興的發展中農村人民環境整治是重要前提,要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居民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農民人居環境是應有之義。農民人居環境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對于補齊鄉村建設短板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
圖為實踐隊員正在采訪居民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呂晨旭 攝
通過一天的實地調查,實踐隊員深刻領會到——“三農”政策所詮釋的“農民更富、農業更強、農村更美”正是奮斗出來的。鄉村旅游是鄉村振興的“破局利劍”只有鄉村產業的蓬勃發展才能穩住經濟基礎,鄉村振興的大船才能行穩致遠。鄉村振興戰略是時代的召喚,是發展的必然選擇,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廣大青年要勇敢站出來“挑大梁”更好融入鄉村振興的時代大潮,走進廣闊的農村大地,鄉村讓磅礴的青春與家國共振,不斷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
圖為曲阜師范大學“入鄉求真”實踐隊合影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車欣穎 供圖
通訊員 唐嘉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