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部署要求,著力做好兒童科學教育,適應新時代國家和社會對兒童科學教育的新發展需求,一體化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高質量發展,7月15日,山東理工大學“愛之傳承”暑期社會實踐團走進德州市武城縣明德小學開展以“魔法光學—揭秘VR技術”為主題的科技特色系列課程。

在VR眼鏡成像技術的講解中,學生跟著視頻用手分別遮住左眼和右眼,理解人眼立體成像原理。實踐團成員林洺蔚從各大文學作品里對虛擬現實的想象開始介紹到現實中虛擬技術的實現,從VR眼鏡的誕生介紹到如今的推廣與改良,學生通過實踐團成員林洺蔚的生動講解學習了充足的理論知識,大大激發了對虛擬技術的興趣。

在手工制作環節中,實踐團成員馬佳欣、楊召珍通過組織學生自主制作VR眼鏡,讓學生第一次近距離感受虛擬現實技術。實踐團成員把學生帶入微觀或宏觀的虛擬世界中,沉浸式體驗、交互,身臨其境地觀察、探究,讓學生在教室里就能體驗過山車,看到極光和世界各地的風景名勝。學生紛紛表示,在自己制作的VR眼鏡中看到了與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世界,立體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此次手工VR眼鏡課程是以體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一種全面提高小學生科技能力的基礎教育活動,不僅激發學生的認知能力、創造力、動手能力和探索能力,鍛煉學生的意志力,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更能激發學生對科技的探索興趣,培養科學思想,養成基本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增強學習的主動性。為培養新世紀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科技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