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黛秀娥,只此青綠”。盛夏時節,“三面青山一面湖”的巢湖勝景中,處處滲透著自然之美。俯首鳥瞰,八百里巢湖,萬頃碧波,湖光山色盡收眼底;登高遠眺,綠蔭滿山川,萬木蔥蘢,山水相依美不勝數。巢湖美如畫。
巢湖流域礦山眾多,以前,粗放式采礦一度讓這里秀麗的青山變得“滿目瘡痍”。近年來,當地實施礦山治理與生態修復的“造綠”工程,通過“養山”,恢復區域內自然生態系統,探索綠色發展新模式,成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的生動實踐。
時針撥回到十年前,這里是另一番景象。現在目光所及的青山,曾因挖山采礦“遍體鱗傷”。巢湖市的散兵鎮、銀屏鎮、夏閣鎮、廟崗鎮、蘇灣鎮、臥牛山街道等地分布著豐富的礦產資源。上世紀60年代,巢湖市開始規模化礦產資源開發,高峰時期,全市約有240個采礦權。早期的礦業活動為支持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由于忽視對礦山環境的保護,加之開采技術水平粗放落后,導致了一系列嚴重的礦山地質環境和生態環境問題,也給未來發展留下了一堆“欠賬”。

修復前的廢棄宕口
十年后,對癥療傷重塑綠水青山。炮聲隆隆,灰霧蒙蒙,飛石傷人,炸山采礦,富了口袋卻毀了青山。巢湖作為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是長江中下游的重要生態屏障。修復礦山生態,重塑綠水青山,刻不容緩。從2007年開始,巢湖市以礦業權專項整頓行動為契機,累計關閉、整合各類小型采礦企業100多家。
巢湖市提出“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巢湖”,聚焦“改善環境、保護資源、修復生態、再造景觀”,“宜耕則耕、宜建則建、宜景則景、宜林則林”,系統構建礦山生態修復新格局,并且先后申報國家級“合肥市環巢湖地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示范工程”國開行“環巢湖礦山治理修復工程”“環巢湖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等一批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修復項目,對全域廢棄礦山進行地質災害和視覺污染治理。在實施礦山生態修復這項系統工程中,一個由安徽省地質行業類知名專家組成的“智囊團”,一直為巢湖“養山”建言獻策。
經過十來年“治療”,巢湖的廢棄礦山開始“煥顏”。截至目前,巢湖市已實施國家級合肥市環巢湖地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示范工程(巢湖片區項目)等各級資金項目共20多個,累計恢復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約10平方公里。在此基礎上,巢湖市還實施巢湖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總投資20.34億元,計劃于2024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巢湖市域范圍內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

修復后廢棄宕口改造成的尖山湖逸趣園荷花池
“夏條綠已密,朱萼綴明鮮。”這是巢湖最美的時節。S316沿線礦山佛嶺段修復區域已被植被覆蓋。村民計劃將成片的修復山體進行綜合利用,因山制宜,栽種茶葉、蛋白菜、菌草等。屆時全鎮預計可以增加茶園1500畝,既有生態效益,又有經濟效益,更有社會效益。在G346散兵段,楚歌嶺公園映入眼簾。這是巢湖市利用錢家山礦廢棄宕口,結合“四面楚歌”典故打造出的一座占地120畝左右的山體公園。涼亭、假山、翠竹等設計元素讓這座公園充滿文化氣息。這是“礦山+公園”新模式在當地的生動實踐。
浮槎山下、尖山湖畔,有一座順山勢而建的大型田園綜合體——尖山湖逸趣園。花海世界、蝶香園、薰衣草園、石林竹海、水果采摘園、沙灘……徜徉其間,隨手“定格”就是“大片”。巢湖瞄準鄉村旅游這片“藍海”,把過去的“生態短板”變成“生態樣板”,把生態“顏值”變成經濟“產值”。

修復后廢棄宕口改造成尖山湖逸趣園花海
金山銀山,不是等來的,也不是守來的,必須開動腦筋從綠水青山中“變”出來。從“賣石頭”到“賣風景”,巢湖市用實踐證明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的科學內涵與深遠意義。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巢湖市正努力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當地發展的“金飯碗”,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定盤星”。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錦繡畫卷,正在巢湖沿岸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