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信學子返林場:愛校榮校,強農興農
為加強學生的實踐教育,引導和幫助大學生上好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堅定信念聽黨話、跟黨走,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響應“優先發展農村農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口號,結合學院學生特點以及專業特點,2022年8月15日,江西農業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大港林場科技興農服務團前往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宜豐縣花橋鄉大港林場開始為期7天的學習校史,為林場工作提供科技幫助的“三下鄉”之旅。
江西農業大學大港試驗林場,于1990年06月07日掛牌成立,學校迄今已經成立31年,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學校主要經營樹苗種植,木材采伐,竹制品加工。大港林場見證了江西農業大學在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總校的點點滴滴,無數江農學子前往大港林場進行實習深造。作為一個以農為優勢,以生物技術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有特色高水平農業大學,大港林場無疑是江西農業大學重要的一部分。
2022年8月15日星期一下午兩點,江西農業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大港林場科技興農服務團在江西農業大學計信院院辦開展啟動儀式,李雅瓊書記在服務團出發之前針對出行安全,防疫準則以及工作內容進行了簡短的會議,會議中,李書記萬般強調溺水安全,為所有隊員敲響警鐘,同時強調了本次前往大港林場,對學習學校歷史的重要意義。
隊員們到達了大港林場黨委基地,一棟兩層的小樓,兩邊是磚瓦房,頗有生活的氣息。轉身一望,便是一眼望不到邊的葳蕤的樹林。一想到江西省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建校初期,正是這片樹林使得前輩們實現了自給自足的校園建設,隊員們就不禁開始迫切地想要了解當時的故事。
稍作休息,隊員們見到了林場的工作人員。他們大多都畢業于江西農業大學,畢業后就來到了林場,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這個孕育了“共大精神”的大港林場。據林場工作人員介紹這個林場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這幾年林場都以樹苗種植,木材采伐,竹制品加工維持發展,有時候也會作為一個實踐基地,為各個高校的大學生提供學習環境。同時林場的所有人也在為保護生態環境做著自己的努力,多年來,林場組織護林隊,防林火,防偷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為建設美麗江西,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自由活動時間,隊員們從宣傳欄上了解到了建校時期的故事。1958年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總校成立,2000余名師生前往大港林場進行建校活動,物質匱乏而精神振奮是農大人鮮明的精神特質。在那個條件艱苦,激情燃燒的年代,冬天吃不上熱飯,夏天被毒蟲叮咬,老師同學們在一起,半工半讀,一邊要搞好生產,一邊要搞好教學。農閑與天氣不好的時候,師生們就在學校學習課程知識;農忙搶收搶種時,則是在田間整日勞作,將農藝知識與實際農業生產相結合。在共大的學習生活中,師生們團結互助,亦師亦友,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建設大學精神不僅是高等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社會進步的需要。因為它體現著高校師生的文化素養和價值追求,承載著實現“中國夢”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江西共大精神作為大學精神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在特殊的社會條件下塑造了與其他高校迥異的精神風貌,產生了特色鮮明的江西共大精神,并曾激勵著無數的共大人。因此總結提煉江西共大精神有著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隊員們從江西共大精神源頭入手,追溯江西共大精神的歷史淵源,結合江西共大的辦學歷史探尋江西共大精神的形成軌跡,總結凝練江西共大艱苦創業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師生互愛同心同德的集體主義精神,扎根基層無怨無悔的服務奉獻精神,兼容并蓄的創新精神和從實際出發,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
追尋紅色記憶,感悟共大精神,今天團隊成員們重溫這段共大歷史的時候,那種時代跨越感讓團隊成員們發自內心感恩于現在。紅色光輝照耀奮進之路,贛江源在共大精神的滋養下也在不斷地締造著一個屬于自己的發展未來。那段共大歲月需要更多青年人去感受和領悟。新時代的青年一代,當初心如磐篤行不倦,擎旗闊步再踏征程!開創屬于這一代人的歷史偉業。
時間:2022-08-29 作者:干飯時間到! 來源:干飯時間到!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