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片被太陽吻透的土地上,燈芯草綠,燈芯草黃。它們始終以最樸素的姿態(tài)挺立在塔西村的田野里,像極了那些一輩子扎根于此的村民們。每一株燈芯草都承載著塔溪村人的汗水與希望,就像他們自己,雖然平凡卻始終倔強地生長,將生命的光熱毫無保留地奉獻給這片土地。
凌晨五點的最美風景。
開闊的田野是看日升絕佳的機位。凌晨四點半的鬧鐘響起時,露水正凝結在窗臺。我們輕手輕腳地收拾裝備,推開房門,卻被撲面而來的光晃得瞇起了眼——東方的魚肚白已經(jīng)浸透了半邊天空,遠處的山脊線上浮動著橘紅色的光暈。“快走!要趕不上了!”隊友們壓低聲音催促。我們一路趕往最佳視野,內心很快被眼前景象震撼。本該沉睡的田野卻早已蘇醒:此起彼伏的鐮刀聲像某種奇特的晨曲,彎腰勞作的身影在漸亮的天色中勾勒出流動的剪影。嬸子把捆好的燈芯草碼得齊整,草莖上未干的露珠在晨光里閃著細碎的銀光。
“你們咋起得這么早啊?”開著三輪的叔叔經(jīng)過我們詢問道,三輪上堆滿了割下的燈芯草,新鮮的草香混著泥土氣息在晨風中飄來。他古銅色的臉上掛著汗珠,臉上的笑容卻是怎樣都止不住。后續(xù)了解村民們三點就下地收割,趁太陽未出、清晨還涼多割些。
當太陽終于躍出地平線時,太陽的輪廓慢慢升起,清晨的涼爽漸漸被悶熱所代替,我們卻無暇顧及。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在金色晨光中,相連接著的燈芯草田中,數(shù)把鐮刀同時揚起,草浪翻涌間,晶瑩的露珠如碎鉆般四散飛濺。收割的人們時而彎腰揮刀,時而挺起身子擦汗,他們移動的軌跡是那樣整齊且干凈。與時間賽跑的彎腰身影,在晨光中飛舞的草屑與汗珠,還有被太陽曬得發(fā)亮的黝黑臉龐,都成了這個清晨最動人的風景。
原來太陽每天升起時,這片土地早已開始了它熱氣騰騰的生活。或許鄉(xiāng)村振興就是這樣,行得早走得遠,藏在田間地頭,依靠人民行動。
鏡頭下的最美笑容。
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為塔溪村村民拍攝全家福即是我們能做的實事。喜歡記錄生活的我們,扛著設備、物資下戶到家,為村民提供免費全家福拍攝服務,用鏡頭記錄下他們最樸實的笑容。
我們跟隨彭副書記的腳步前往村民家中,爺爺奶奶早就換好精心挑選的服裝在門口盼著我們到來。舉牌的舉牌、拍攝的拍攝、指揮的指揮,隊員們各司其職。“西瓜甜不甜”、“爺爺帥不帥”、“奶奶美不美”等一句句話從隊友口中說出,只為搏爺爺奶奶一笑,讓攝影師有機會抓拍下幸福的瞬間。在與彭副書記的交談中得知,這對老夫妻已是金婚,他們幾十年感情如一日,既是愛情也是親情。
我們繼續(xù)走訪拍攝,在一戶家中,陽光斜斜灑進家中,兩個藤椅緊緊挨在一塊。爺爺坐在左手邊,腰板挺得筆直,仿佛要把幾十年的精氣神都凝在這一刻;奶奶坐在右手邊,手指悄悄拽一下衣角,又理了理鬢角的銀發(fā)。收拾好的那一刻,爺爺奶奶自然的雙手交疊勝卻人間無數(shù)。“好,爺爺奶奶笑一個!”攝影師半蹲著構圖,快門按下的瞬間,爺爺嘴角微微上揚,奶奶眉眼笑出月牙。
在一家三口的拍攝時,父母盛裝出席。父親換上帶著藍色花紋的白色襯衫,這是干活絕不會穿的顏色;母親身著粉色襯衫,將黃金耳墜帶上,對著鏡子將鬢角的碎發(fā)梳上。兒子被安在父母中間,他別扭地坐下扯了扯衣領,卻在母親伸手替他整理頭發(fā)時不自覺地微微低頭。“來,看鏡頭。”媽媽攀著兒子臉上露著大大的微笑,兒子攀著爸爸比耶,爸爸眼角的細紋盛滿笑意都封存在這方寸相紙之中。
返程時烈陽高照,相機里存著今天拍攝的數(shù)個家庭影像。我突然想起那句話:“日子就像核桃樹,看著慢,其實一年年結的果都在那呢。”或許鄉(xiāng)村振興就是這樣,在無數(shù)個平凡家庭的影像故事里,藏著最動人的成功密碼。
我們褪去象牙塔的稚氣,觸摸著真正的中國鄉(xiāng)土。在這期間,我們不僅感受著農(nóng)耕的艱辛,更讀懂他們扎根土地的堅韌和樸實;照片不僅是記憶的留存,更承載著我們對鄉(xiāng)親們最真摯的祝福。鄉(xiāng)村振興是人與人溫暖的傳遞,讓我們用行動貼近民心,用誠懇揮灑大地。
(文:“青衿筑夢·賦能興鄉(xiāng)”暑期社會實踐隊 華藝潔 /圖:“青衿筑夢·賦能興鄉(xiāng)”暑期社會實踐隊 黃粵斌 蔡旭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