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雕刻凡塵》出版之際
2009年10月5日,時為華南農業大學2007級學生的李瑩姬,開始首發連載其在2008-2009年間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完成的11余萬字長篇勵志小說《噴泉之旅》。也就是從那時起,我首次拜讀了她的作品,知曉了她的堅強人生!
2009年10月8日,經我提議,廣東校園文學網發布公告,正式聘請李瑩姬為特約校園作家,并高度評價道:“李瑩姬文友,自幼患有先天性骨患,平日以輪椅代步、以拐杖輔助,卻是一個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的好學生,為特殊群體頑強奮斗、自強不息的典范。”
2014年6月1日,我在牽頭籌備成立廣州市青年作家協會之際,向籌備組、市民政局、團市委推薦了李瑩姬作為理事候選人,因為我覺得她不僅是特殊群體頑強奮斗、自強不息的典范,更是廣州青年的驕傲、廣州作家正能量的代表!
2014年6月15日,在廣州市青年作家協會成立大會上,李瑩姬正式當選為廣州市青年作家協會理事。也就在這一天,我第一次見到了李瑩姬,近距離領略了她的特殊歷程。
李瑩姬又是幸福的。她擁有一直給她無微不至的疼愛、始終對她不離不棄的父母;結緣了堪稱“醫者有道、大醫有魂”、注重病者身與心同步復原的L專家;幸遇了親自推她第一程輪椅,讓她擁有坦然面對輪椅生活的楊級長;見證了初二(7)班的“萬種風情”和高一(10)班的“多彩生活”……也歷經了“才藝雙馨”、“豆蔻芳華”、“幸福王國"、“心繪彩虹”等各種讓人羨慕的生活!
李瑩姬也是堅強的。雖然人生歷經磨難,卻從不怨天尤人,更不自暴自棄,始終泰然處之。即使遭遇所謂名醫匪夷所思的失敗手術徹底失去擁有健康雙腿的良機,她依然以海納百川的心態一笑而過,既不索賠,也不醫鬧,僅僅以自身歷程現身說法奉勸世人求醫和整容之際務必謹之又慎而已。更難能可貴的是,在漫長的白色病房求醫生涯中,她矢志不移、自學成才,不僅從未落下任何課程,還全線飄紅門門優異。
李瑩姬更是傳奇的。從小學五年級開始連續休學五個學期后,她直接進入初中二年級。當大家還在為她能否適應課程而提心吊膽之際,她的成績卻一直名列前茅,并連年被評為三好學生,更獲得了廣州市第九屆“在歌聲中成長——我和合唱節”征文大賽一等獎。初中畢業時,她又以超出高分優先投檔線15分的分數考取了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兼廣東省一級中學真光中學。高中畢業時,她再以高出重點本科線一大截的優異成績被全國重點“211工程”大學華南農業大學錄取。她的傳奇事跡也獲得廣東電視臺《心繪彩虹》欄目專題報道……
《雕刻凡塵》,正是李瑩姬在《噴泉之旅》基礎上、耗費五年心血創作的自傳式文集,講述了一個身殘志堅的女孩二十四載成長歷程的獨特故事。文中“有對不為常人所知的內心世界的展現,有對健全人無法完全理解的經歷的追憶;更多的是穿插其中的對情誼的珍視,對人性的思考,對人生的感悟。”“力求啟迪人們保持以奮發中伴平和,隨緣里擁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人生的陰晴圓缺。”總之是記盡人生事,滿格正能量,值得我們好好欣賞、細細品味!
正如李瑩姬所言:“人生于世間,難免凡塵之事,難免會催生許多苦惱憂慮。但愛、希望……一切美好的事物也往往孕育于凡塵中,倘若不去逃避,學會直視,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用心雕刻、點綴,將原先的負面因素轉化成為正能量,那便將喜勝于憂。”有了這份豁達、這份果敢、這份信念,我們也就不難理解李瑩姬的傳奇人生了。
青年是先進文化的傳播者、建設精神文明的主力軍,也是民族創造力的源泉。習總書記強調: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廣州市殘疾人聯合會籌集專款為殘疾人文學愛好者出版“從心出發”系列叢書,正是其豐富殘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一個縮影。正如張海迪主席所言:“我想這不僅是為殘疾寫作者出書的事,更是一種對生命內涵和意義的認識——我們不但要讓殘疾人過上更好的生活,還要讓他們的生活有意義,甚至有詩意。文學創作會讓生命展現豐富的色彩,出版作品會讓寫作者獲得有尊嚴的幸福感。”
在此,期待有更多像李瑩姬一樣的強者涌現,也期待有更多像《雕刻凡塵》一樣的精品問世!若真如此,實乃廣州青年之幸、廣州文壇之福!
時間:2023-05-29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