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倒回去才能理解,而我們必須活著向前——克爾凱郭爾
對一件東西越是癡迷,就越會迷失。
回望自己的寫詩歷程,一路走來,似乎一直處于一種迷失狀態(tài),混沌未分。偶爾覺得悟徹了寫詩的一些奧妙——或者說技巧,便興奮異常,于是按照自己思維中的構(gòu)想,一下子寫下幾首,之后細細咀嚼,更是意興滿懷!當自己的本質(zhì)力量支配著外物,并為外物所體現(xiàn)確認時——就算只是自我的感覺,誰也會暗暗地在心底涌起一陣喜滋滋的成就感。但我總是在喜悅和沮喪之間徘徊,兩天喜悅,三天迷失。每隔一段時間回頭重讀自己的詩作,都會發(fā)現(xiàn)之前所謂的“匠心獨運”、“深思熟慮”皆牽強附會、幼稚無比。我甚至懷疑,這不是詩歌。于是覺得自己好失敗,為之嘔心瀝血,所得一塌糊涂!
所以我深切地感到:詩歌相對于其它文體雖短小,但要真正寫好卻絕非易事。
我終究不會放棄。詩路漫漫,我要擷一朵美麗的野花擦去淚水,繼續(xù)尋找彼岸的夢想。我不怕某段旅程的曲折來回,只要在不斷前進。于是我不斷向前,不斷回首;不斷沖擊,不斷琢磨;不斷自我批判,不斷向外吸收。我發(fā)現(xiàn),每個成功的詩人都有自身閃閃發(fā)光、無法復制的精神領地和情感特質(zhì)。所以我也要有所追求,屬于自我的精神追求。但是成長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模仿的過程,誰也無法逃脫。只是在某一個細節(jié)、某一個方面,我們可以完完全全地屬于自我。從這一方面看,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又是一個不可重復的過程,每一個人都是上帝別具一格的創(chuàng)造。于是大千世界,蕓蕓眾生,赤橙黃綠青藍紫,萬類霜天競自由!
寫詩,我一直未能跳出模仿的圈子。但我有一種理想,我堅信,模仿在一定的階段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當我的精神領地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之后,一切外物都會聽命于我的指控。也就是說,縱是模仿的東西,只要不斷地追求,也會變?yōu)樽晕业男撵`創(chuàng)造物。我讀得最多的是海子的詩,模仿得最多的也是他的詩,讓我受益最大的也是他的詩。在他的詩歌中,讓人感受著一股沖擊生命極限的痛快淋漓!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這似乎很難掌控。“得之于心,應之于手”,更需要大工夫。詩圣杜甫贊詩神李白曰“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可是爐火純青、登峰造極的境界了,于我但求“學其上,僅得其中”,足矣!海子也是天才型詩人,我從他那里學到的,有一些也就不錯了。《亞銅洲》、《麥地》、《祖國——或以夢為馬》、《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春天,十個海子》、《活在珍貴的人間》、《新娘》、《我祈求雨》、《夏天的太陽》、……無數(shù)的經(jīng)典,百讀無厭,越爵越有味!海子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宏大的思想貫穿于飄靈睿智的語言之中,天衣無縫,天然雕飾。我感于此,一度深深迷醉于海子的詩歌而不能自拔。如今重讀之前在海子詩歌影響下的詩作,感慨良多。毋庸置疑,在這上面我確實費了很大心思;一字一句,當初冥思苦想之狀猶在。雖脫不掉幼稚的外衣,雖還有許多瑕疵,但我為此感到欣然。有追求,總會有進步;有進步,就意味著在不斷前進。我需要更多這樣的失敗。
讀了很多大詩人的詩,——所讀也大多是一些正統(tǒng)的大詩人的經(jīng)典之作,受他們影響,免不了有一種“雄心勃勃地向大海進攻又時常淹沒于大海的波浪”的困惑。這是很正常的。但我也認為這是一種誤區(qū)。讀經(jīng)典固然必不可少,單靠經(jīng)典亦成不了大氣候。在幼稚和經(jīng)典之間需要一種時代洪流的沖擊、孕育和“非正統(tǒng)”的熏陶,這樣才能走得更高更遠。我現(xiàn)在缺少的正是這樣一種被忽略了的營養(yǎng),拯待補充!回頭看看自己最近的一些詩作,大多有流于空泛、大而不當之嫌,語言功底和知識積累支撐不起過大的思想。于是本想攀高,反而半途滑腳,摔了滑稽樣。有在自己的作品中貫穿大思想的想法本不錯,但萬事總須一步一步的來,循序漸進,否則就會有“畫虎不成反類犬”之尷尬不雅。“大思想”的誤區(qū)支配了我很長一段時間,甚至現(xiàn)在還有,以后我會特別注意!
歌德曾說大自然是“公開的秘密”,而藝術是“公開的秘密”最可貴的解釋者。馮至在《讀歌德詩的幾點體會》中詳細地討論了這個問題,他的詩作《我們天天走著一條小路》即非常精妙地體現(xiàn)了這一理念。我們太容易迷失于這個世界,甚至迷失于我們熟視無睹的周邊環(huán)境。這是可悲的,特別是對一個詩人來說。敢問路在何方?尋尋覓覓,踏破鐵鞋無覓處,失意盡,方回首,只見路在腳下。于是乎,我們悵然惘然,感慨于自己在大自然面前、在人生面前的粗心大意,兜一圈,回到了原地。但是,我還是要說那一句話,必要的失敗是找回自己的方向標。人性有一個弱點,便是在得意的時候容易迷失自己。
寫詩也一樣。我現(xiàn)在差不多就是在寫詩的道路上兜了一圈,然后又回到了原地。不過,我為這樣的“圈套”感到高興,因為我發(fā)現(xiàn)了“圈套”的秘密,我跳出了“圈套”的“圈禁”,我在這一過程中積蓄了第二次沖擊的必備能量。
“于細微處思來去。”這是我對自己近段——或者說一直以來——的誤區(qū)的一點糾正和提醒。這一點太重要了!鍛煉敏銳的思維觸角,解剖旁人熟視無睹的事物,提取隱藏在生命背后的有價值的細節(jié)和秘密,這是我應當努力的方向。佛家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乾坤。這是典型的思維微觀解剖!督饎偨(jīng)》上也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時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勰苓M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慧能師傅雖然是用唯心主義來分析事物,但他分析事物的角度卻新穎別致,值得思索。用新穎的思維角度向事物(包括大自然、生命等)的細微處進攻,我想這一點對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愿執(zhí)詩之手,與詩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