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片鉆進空瓶啦!老師快來看我的‘魔法’!”后塘河社區活動室里,8歲的周迦軒驚呼聲未落,手中的白紙已被礦泉水瓶“吞”入腹中。這不是魔術表演,而是寧波財經學院“攜手公益紅領‘菁’”實踐團帶來的《氣流魔術師,空瓶的吸紙絕技》科學課堂現場。2025年暑期,這群“科學魔法師”用簡單的空瓶和紙片,為社區孩子們揭開了伯努利原理的神秘面紗,讓抽象的物理知識化作看得見、摸得著的趣味體驗。
空瓶變魔術,紙片乖乖“聽話”
“孩子們,今天老師要帶大家認識一位‘氣流魔術師’,它就藏在這個普通的礦泉水瓶里!”實踐團成員葉承翰老師手持裁剪后的空瓶,像變戲法般展示著道具。當他將白紙放在瓶口下方輕輕搖晃瓶身時,紙片瞬間被“吸”進瓶內,教室里頓時爆發出此起彼伏的驚嘆聲。“老師,這是不是你偷偷念了咒語?”調皮的管旭舉著小手追問,惹得全場笑聲連連。
在葉承翰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分組進行實驗:裁剪瓶身、連接膠帶、觀察紙片吸附過程。三年級的林子恒小心翼翼地操作著,當看到自己手中的紙片也被成功“吸入”瓶中時,他興奮地跳了起來:“原來不用手就能讓紙動起來,科學太神奇了!” 實驗過程中,孩子們時而蹙眉思考,時而互相討論,小臉上寫滿了對科學的好奇與探索欲。
原理大揭秘,生活中的 “魔法” 無處不在
“其實啊,剛才的‘魔術’背后藏著一個重要的科學原理——伯努利原理。”葉承翰老師指著課件上的示意圖,用生動的比喻解釋道,“空氣就像一群愛跑步的小精靈,它們跑得越快,力氣就越小;跑得越慢,力氣就越大。當我們拍打瓶身時,瓶內空氣快速流出,瓶口處的空氣流速變快、壓強變小,而瓶外的空氣流速慢、壓強大,于是就產生了一個向上的力,把紙片‘推’進了瓶子里。”
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葉承翰老師還列舉了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大家坐高鐵時有沒有注意到站臺的安全線?當火車快速駛過時,周圍空氣流速變快,壓強變小,如果站得太近,就會被外面的大氣壓‘推’向火車,非常危險。”“我知道!我知道!飛機能飛上天也是這個道理!” 四年級的吳蘇安搶著回答,引來老師的點贊。
創意延伸,科學種子生根發芽
“除了空瓶吸紙,我們還能用伯努利原理做什么有趣的實驗呢?”葉承翰老師拋出問題后,孩子們紛紛開動腦筋。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嘗試用吸管吹氣讓小球懸浮,看著小球在氣流中“跳舞”,大家驚嘆于科學的奇妙。“我回家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做這個實驗,還要告訴他們為什么乒乓球不會掉下來。”周迦軒捧著實驗材料,眼里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實踐團隊長趙若堯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這些趣味實驗,讓孩子們感受到科學不是枯燥的公式和定理,而是充滿魔力的生活智慧。看到他們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們覺得所有的準備工作都是值得的。”據悉,此次科學課堂是寧波財經學院暑期支教活動的一部分,接下來還將開展一系列科普課程,為社區孩子們打開科學探索的大門。
夕陽西下,孩子們攥著自己的實驗成果依依不舍地離開教室。小小的空瓶吸紙實驗,不僅讓他們體驗了科學的魅力,更在心中播下了一顆探索未知的種子。正如葉承翰老師所說:“科學就像一位無處不在的魔術師,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勇于探索,就能發現它的無窮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