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高郁杉)7月6日早上八點,湖北汽車工業學院鐵脈薪傳實踐團與指導老師同行再次來到老營革命烈士陵園,開啟了又一次意義非凡的紅色探尋之旅。這已經是實踐團第二次來到這里,旨在進一步挖掘鐵道兵歷史,傳承紅色精神。
踏入陵園,實踐團成員們便被莊嚴肅穆的氛圍所感染。陽光透過繁茂的枝葉,灑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光影。成員們懷著崇敬的心情,緩步走向革命烈士紀念碑,整齊列隊,向烈士們鞠躬默哀,表達對先烈們的深切緬懷和崇高敬意。

圖1鐵脈薪傳實踐團與指導老師合影(圖片來源:宣發部)
隨后,成員們來到陵園展覽室,與隨行的指導老師一同仔細翻閱資料。泛黃的舊照片、厚重的書籍,每一樣都承載著鐵道兵們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成員們或獨自研讀《西線烽火》,透過文字回溯往昔鐵路建設中的烽火歲月;或兩兩一組,共覽史料畫冊,在交流探討中,挖掘鐵路先輩們的奮斗故事。在這個過程中,大家仿佛穿越時空,親眼目睹了鐵道兵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艱辛與豪邁。
實踐團有幸邀請到陵園負責人陳太燕為大家進行深度講解。在建筑前,陳太燕緩緩開啟話匣,陽光為場景鍍上一層莊重光暈。他詳細介紹了陵園的初創歷程,講述了在物資匱乏、條件艱苦的情況下,如何克服重重困難,將陵園建成,讓烈士們得以安息。實踐團成員們屏氣凝神,認真聆聽,將這些珍貴的歷史細節一一收錄進筆記本。

圖2團隊與陵園負責人交涉(圖片來源:宣發部)
行至“珍貴瞬間”展區,陳太燕站定在鐵道先輩舊照前,手指輕搭相框邊緣,深情地說:“當年筑路,條件艱苦,大家都是靠著一股信念在堅持。”話語似打開時光閘門,先輩們開山炸石、護路搶險的畫面,隨他的講述在成員們眼前浮現。從自制炸藥時的智慧與果敢,到在懸崖峭壁間鋪設鐵軌的無畏與堅韌,鐵道兵們用生命和熱血詮釋了對祖國和人民的忠誠。
室內交流時,陳太燕還分享了這些年與參觀者的互動故事。有學生在聽完講解后感動落淚,有老人在這里重溫往事,不同年齡層的人都被陵園所承載的精神力量深深觸動。實踐團成員們積極提問、深入思考,在這場對話里,更加明晰了鐵脈薪傳實踐團所肩負的責任——讓陵園故事、鐵道精神,在新一代人手中,繼續傳遞、生長。

圖3團隊成員向烈士們獻花(圖片來源:宣發部)
在活動的最后,實踐團成員們在陵園內進行了志愿服務活動,他們清掃道路、擦拭墓碑,用實際行動表達對英烈的敬重與追思。大家紛紛表示,通過這次再訪老營革命烈士陵園,對鐵道兵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今后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傳承紅色精神的行動中去,讓鐵道兵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新的光彩。
據悉,老營革命烈士陵園已成為當地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數千人次前來參觀學習。湖北汽車工業學院鐵脈薪傳實踐團也將持續開展相關實踐活動,通過校園宣講、線上分享等形式,讓更多人了解鐵道兵的事跡,讓紅色基因在青年一代中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