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知曉象山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現狀,7月16日,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的滴水行動之海韻文耕小分隊,將象山縣才華剪紙藝術館、謝才華老先生工作室與象山非遺館作為走訪站點,一場豐富的非遺文化探尋之旅就此展開。
首站:才華剪紙藝術館——廉意剪影匠心延續(xù)
全國首家剪紙藝術館——東陳鄉(xiāng)樟岙村的才華剪紙藝術館,是調研的第一站。這座場館以藝術家謝才華命名,既有作品展覽,又有廉政教育內容。走進館內,格外醒目的是“廉”主題藝術長廊。通過精湛的剪紙技藝,梅蘭竹菊等廉潔元素在紙上栩栩如生,尤其是“廉”字圖騰,采用鏤空手法,生動傳達出潔身自好的精神內涵。墻上的古代廉吏故事剪紙,讓傳統(tǒng)廉風與當代黨性教育相互交融,簡單的民間藝術蘊含著深刻的廉潔道理。作為省級非遺傳承基地和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該館充分展現了非遺技藝服務時代主題的獨特價值。謝才華老先生還運用剪紙藝術表現亞運主題,巧妙融合了象山的山海風情與亞運元素。

走訪:謝才華工作室——大師情懷公益?zhèn)鞒?/div> 隨后,團隊趕往象山風情街,專程拜訪了剪紙藝術大師謝才華先生。踏進謝老的工作室,他便帶著滿腔熱忱,聊起自己的創(chuàng)作主張與公益實踐,還擲地有聲地說:“沒有文化的積淀,一個國家不可能真正發(fā)展下去”。他特別提到一幅耗時八個月構思創(chuàng)作的巨作《象山山海萬象圖》,體現了其對家鄉(xiāng)的深厚情感。更令人佩服的是,謝老長期堅持公益?zhèn)鞒校瑘猿置客頌楫數匦W生義務授課。訪談中,他不僅傳授了剪紙藝術的精髓,更親手示范,指導調研成員剪出了五角星、小兔子等基礎圖案,讓大家親身感受到了大師的親和力與剪紙技藝的魅力。“親眼目睹大師風采,親手體驗剪紙魅力,特別是了解到謝老數十年如一日義務教學,這份對傳承的執(zhí)著和對下一代的關愛,讓我們深受感動和教育,”參與體驗的聞同學分享道。
探館:象山非遺館——萬象山海非遺匯聚
象山非遺館是此次調研的最后一站,踏入其中,仿佛開啟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交流。館內系統(tǒng)呈現了象山豐富的非遺資源:全縣191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里,國家級7項,省級以上16項,市級以上51項。四大展區(qū)“海洋文化”“農耕文化”“市井文化”“傳承與傳播”,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將象山非遺的多樣性和獨特地域特色生動呈現,讓人驚嘆。“目睹這規(guī)模宏大、絢麗奪目的非遺寶庫,才切實體會到這片土地文化積淀的深厚。非遺館的陳列,讓書本上的名錄變得生動立體,”參與調研活動的汪同學表示。象山的昨天來自海洋,象山的今天正走向海洋,象山的明天,夢圓海洋。
緊湊的調研行程帶來了豐碩的成果。團隊成員不僅近距離觀賞了謝才華大師的絕妙技藝,感受到他默默奉獻的傳承情懷,更通過剪紙藝術館和非遺館,深入掌握了象山非遺厚重的文化根基,以及其在廉政教育、文旅融合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嘗試。象山非遺項目數量之多、級別之高、特色之鮮明,給調研團隊留下了深刻印象,也進一步認識到保護與傳承這份珍貴文化遺產意義重大。
作者:葛怡汐 來源: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發(fā)布時間:2025-07-1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