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王恒依)近日上午10點,陽光透過窗欞灑在桌面上的老照片上,鐵脈薪傳實踐團的成員們圍坐一堂,認真聆聽鐵道兵老戰士姚尚明老先生講述那段用青春和熱血鑄就的鐵道兵故事,共同追溯鐵道兵的崢嶸歲月。
活動伊始,姚尚明老先生先為實踐團成員們系統介紹了鐵道兵的歷史沿革與使命擔當。他精神矍鑠,回憶起當年的歲月,眼神中閃爍著光芒。“鐵道兵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隊伍,是國家鐵路建設的先鋒力量。”老先生緩緩開口,從鐵道兵的組建背景講到不同時期的任務重心,將大家的思緒帶回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他說,哪里需要修鐵路,哪里就有鐵道兵的身影,從抗美援朝戰場的運輸線搶修,到國內重大鐵路干線的建設,鐵道兵始終沖鋒在最前線。

圖為姚尚明先生、黃永昌院長與實踐團成員合照(來源:宣發部)
在修建成昆鐵路時,他所在的部隊負責最艱險的路段,懸崖峭壁上鑿隧道,激流險灘上架橋梁,戰士們白天頂著烈日施工,晚上就在山洞里打地鋪,吃的是粗糧,喝的是山泉水,但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最難忘的是1968年的那次塌方,”老先生的聲音略顯沉重,“當時我們正在隧道里作業,突然發生塌方,三名戰友為了保護設備和其他同志,永遠留在了那里。”說到這里,他停頓了片刻,眼中泛起淚光,“但我們沒有退縮,擦干眼淚繼續干,因為我們知道,鐵路早一天通車,國家建設就早一天受益。”
講述結束后,姚老先生播放了精心準備的鐵道兵相關紀錄片片段。鏡頭中,鐵道兵戰士們在崇山峻嶺中揮汗如雨、在冰天雪地里堅守崗位的畫面,與姚老先生的講述相互印證,讓成員們更直觀地感受到了“艱苦奮斗、志在四方”的鐵道兵精神。當看到戰士們用身體搭建人橋護送器材、在塌方現場爭分奪秒救援的場景時,現場不少成員紅了眼眶。
活動尾聲,姚尚明老先生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鐵道兵史話》《成昆鐵路建設紀實》等書籍,免費贈予實踐團成員。“這些書里有更多鐵道兵的故事,希望你們能好好讀,把這份精神記在心里。”他一邊遞書,一邊叮囑道。書籍的每一頁中,仿佛都寄托著“傳承鐵道兵精神,不負青春韶華”的殷殷期盼。
實踐團成員們雙手接過書籍,紛紛向老先生鞠躬致謝,感慨道:“從您的講述到影像資料,再到這些珍貴的書籍,每一份記憶都讓我們深受震撼。鐵道兵精神不僅是歷史的印記,更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力量。”
此次活動,讓鐵脈薪傳實踐團的成員們通過聽故事、看影像、讀書籍,全方位觸摸到了鐵道兵的奮斗歷程。大家表示,將帶著老先生的囑托和這份精神財富,在今后的學習實踐中傳承紅色基因,讓鐵道兵的“鐵脈”在新時代持續“薪傳”!

圖為姚尚明先生為實踐團成員頒發書籍(來源:宣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