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映初心,八月風禾赴新程。向日葵暑期社會實踐團在完成紅色文化專題調研后,于七八月間有序鋪開暑期支教工作。團隊銜接前期調研積累的實踐經驗,為當地學生帶來涵蓋文化知識講解、紅色故事分享、興趣素養培育等多方面的陪伴式教學。此次行動始終以踐行青年擔當為出發點:通過精準對接學生假期學習需求,針對性補充區域暑期教育資源,既讓孩子們在充實的夏日時光里收獲知識啟迪與成長力量,也為促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持續注入青春動能,讓初心在七月的熱烈與八月的從容中始終閃耀。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當地負責人合照。山東理工大學賈凱宜提供
當前,不少地區的青少年在課業復習之余,對課外知識拓展、興趣潛能挖掘的需求日趨強烈。然而,與之相適配的特色教育資源供給尚存短板,優質教育服務的覆蓋廣度與深耕深度亦有提升空間——這一現實差距,正為社會力量參與暑期教育工作提供了精準切入的契機。
值此背景,實踐團以“提升知識技能學習”為核心方向開展暑期支教。團隊成員紛紛表示,愿以專業所長填補當地暑期教育資源的缺口,同時將紅色文化素材轉化為鮮活生動的教學內容,既為孩子們送去知識的滋養與陪伴的溫暖,也讓紅色基因在課堂的互動中自然傳承,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踐行新時代青年的使命擔當。
青春支教承薪火 紅色基因潤童心 為讓紅色教育兼具溫度與實效,團隊前期下足了精細籌備的功夫:課程設計緊扣“知識賦能與精神培育”雙重目標,從紅色史料的篩選、教學方法的創新到互動環節的設計,每一步都經過反復研討。團隊特意避開枯燥的理論宣講,而是深入挖掘紅色文化中與少年兒童生活經驗相聯結的元素,將厚重的歷史轉化為孩子們能理解的語言,把抽象的精神內涵融入具體的活動體驗,創新性地構建起紅色文化專題傳承特色內容,讓紅色基因能在孩子們心中自然萌芽。
紅色教育系列課程成為支教活動中最鮮明的亮點。實踐團深挖紅色資源,精心打造了沉浸式育人課堂:“紅色家書誦讀”活動中,學生們深情朗誦革命先輩跨越時空的親筆信箋,在紙頁泛黃的字跡里觸摸熾熱的理想信仰,于樸實話語中體味家國抉擇的千鈞之重,潛移默化涵養拳拳赤子情懷;“紅色故事分享會”現場,團隊成員以飽含激情的講述重現狼牙山五壯士、小英雄雨來等撼人心魄的事跡,當少年們聽到先烈舍生取義的壯烈抉擇時,眼中泛起熱淚,拳拳報國之志如星火燎原;經典紅歌教學環節,《歌唱祖國》《映山紅》的激昂旋律在校園回蕩,孩子們放聲高歌,鏗鏘有力的節拍振顫胸膛,稚嫩而堅定的歌聲不僅傳遞著跨越時代的革命精神,更在血脈深處深植“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信念火種。紅色教育的三棱鏡,從情感到精神再到信念,立體化鍛造了新時代少年的精神脊梁。

圖為實踐團成員為學生們講解紅色歷史。山東理工大學賈凱宜提供
多彩課程繪暑夏 支教深耕育新苗 支教過程中,實踐團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導向,結合前期掌握的學生情況,有序開展多元教學活動,讓知識傳播與價值引領同步推進。
在文化知識教學方面,實踐團著力于學生基礎學科能力的鞏固與提升。語文課聚焦經典篇目賞析與寫作指導,夯實語言基礎;數學課借助趣味例題解析難點,激發邏輯思維;英語課結合生活場景設計互動游戲,破除語言學習門檻;化學課則通過基礎原理講解與簡易實驗演示,點燃學科興趣;同時啟動“一對一答疑”作業輔導,精準解決暑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整個學科教學過程既注重知識點的透徹講解,也通過精心設計的教學梯度,實現個性化指導,切實兼顧不同學習基礎學生的差異化需求。
在探索實踐中拓展課堂邊界。實踐團精心設計了泡泡龍實驗、海底的藍色小石頭等趣味科學實踐課,巧妙利用生活化材料演繹科學奧秘,在鍛煉動手能力的同時,深度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與好奇心。此外,團隊還特別開設安全教育課程,圍繞暑期高發的交通、防溺水等安全隱患,通過真實案例剖析和情景模擬演練,有效提升學生的風險辨識能力與自我保護意識。
多樣化課程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暑期生活,更實現了知識補給、精神滋養與能力培養的多重目標。不少學生表示:“紅歌課和實驗課特別有意思,既能學到東西,又能感受到不一樣的課堂氛圍。”

圖為實踐團成員給學生講課。山東理工大學林予淳提供
以支教之行賦能 用點滴之力添彩 此次支教活動期間,實踐團通過日常教學互動發現,當地學生對課本以外的拓展性內容表現出較高興趣,科學啟蒙、文化體驗類活動參與積極性較強;同時也注意到,部分學生在自主學習方法、學科難點突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引導需求。這些觀察為支教工作的精準開展提供了重要參考。
結合實際需求,支教團隊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扶:通過常態化學業輔導,協助學生有序推進暑期學習計劃,為其解答學科疑問;依托團隊特長開設特色課程,涵蓋自然認知、紅歌學習、趣味表達等領域,為學生提供多元學習選擇。這些舉措得到了學生及當地相關方面的認可。
對學生而言,學業輔導幫助他們鞏固基礎知識點,提升暑期學習效率;特色課程則拓展了他們的認知邊界,使其在實踐體驗中增強動手能力與表達意愿。有學生表示,這些課程讓自己接觸到了平時課堂上較少涉及的內容,收獲頗豐。 對實踐團成員來說,這場支教并非單向的付出。從課堂設計到學情應對,從溝通協作到責任擔當,成員們在真實的教育場景中得到了全方位鍛煉,為后續相關工作積累大量可借鑒的經驗。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學生們的合照。山東理工大學賈凱宜提供
此次支教活動的開展,為當地暑期教育注入新的活力。通過針對性的學業輔導與多元特色課程,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暑期教育的內容,更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填補了拓展類課程的部分缺失,讓學生在假期里接觸到更廣闊的知識天地,為其全面成長提供了有益助力。實踐團成員們表示:“教育幫扶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業,但每一次腳踏實地的嘗試,都在為教育的發展積蓄力量。”此次支教留下的不僅是課程與陪伴,更有雙向成長的印記,而這些實踐中沉淀的思考,或將為未來的教育助力工作提供一份溫暖的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