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落實體育總局、教育部《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部署要求,廣泛動員兒童積極參與體育健身活動、在兒童運動教育中宣傳中國傳統文化,7月16日,山東理工大學“愛之傳承”暑期社會實踐團走進德州市武城縣明德小學開展以“模仿動物運動會”為主題的體育特色系列課程。

“要向學生強調健康第一的觀念”,實踐團成員馬佳欣說。課程伊始,她通過與問答互動的的方式向學生引入了由中國古代名醫華佗所著的以模仿動物為基礎的運動圖譜《五禽戲》,介紹了各種動物的形態特點及模仿動物如何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并向學生講述體育運動的必要性和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囑咐學生在運動前要做好充足的預備活動,運動時注意安全。

在游戲環節中,實踐團成員林洺蔚根據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五禽戲》的鍛煉原理,創新性地拓展由其他動物特色動作組成的體育游戲,通過視頻展示的方式向學生介紹“大象擊球”、“仙桃接力”等體育游戲的規則及注意事項,并與實踐團成員楊召珍、馬佳欣共同組織學生參與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體育運動的快樂。

“體育對孩子的影響是長久的、持續性的,要充分發揮體育的教育功能,讓體育元素融入成長的更多空間。”實踐團成員林洺蔚說,“據調查顯示,家長在陪伴運動上投入得越多,對孩子生活習慣、情緒調節、團隊意識等的積極影響越明顯。”實踐團成員通過學習體育教育”121“模式,課下讓一個學生帶動兩個家長完成一項家庭運動游戲,使學生在娛樂中享受體育樂趣,形成“人人愛運動、大家齊參與”的濃厚體育鍛煉氛圍。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將體育與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緊密聯系在一起,他多次談到和強調,體育“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體育游戲作為一種激發兒童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手段,其內容和形式與兒童生理特征緊密聯系,其娛樂性和競技性能夠滿足兒童個性心理需要,對兒童生長發育、心身健康和良好行為習慣養成起到積極作用。通過此次活動,讓學生及家長共同參與其中,進一步激發學生運動熱情,養成熱愛參與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