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在貧民窟的餐廳服務員成為了百萬富翁?這樣的故事出現在印度維卡斯·絲襪魯普的小說《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羅摩生活在窮困的孟買貧民窟,從未上過學,甚至不讀報,卻在一檔造成全球熱潮的知識競賽中答出了十二道天文、歷史、宗教、體育、文學、音樂、政治等領域的問題,成為這檔節目有史以來唯一一個拿走十個億的參賽者,簡直讓人難以置信!看了小說,才發現這個幾乎是東方夜譚的故事并非捏造,而是真實存在的。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離奇的故事確實令人驚嘆不已。不同于一群會說話的猴子之類的魔幻小說,維卡斯•絲襪魯普將主人公羅摩的個人經歷與一檔知識競賽聯系起來。作者筆下的參賽者——羅摩,憑借自己的“街頭”知識,而不是書本知識,闖過了一道又一道關,成功答出十二個問題,得到了甚至專業人士都未能達到的高成績,一舉成為萬人矚目的焦點。小說的章節是一連串相互關聯的小故事,作者的巧妙之處在于,將羅摩的人生故事與知識競賽本身的進程結合起來,形成“記憶”。“知識競賽與其說是對知識的測試不如說是對記憶的測試”,作者如是說。羅摩充滿懸念與挑戰的人生履歷恰恰是其成功答題的基礎。幾乎所有的答案都與羅摩的生活經歷相關。羅摩沒有作弊,沒有在身上安裝芯片,也沒有受到他人的提示,僅僅因為“知道答案”。作者在接受訪談時也明確表示,“我說的都是真相,全部的真相,除了真相還是真相。”
正因為全部的真相,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對社會觀察的細致和投注于小說的感情,兩者讓我感動不已。作者要寫的是真實的社會,真實的故事,真實的人性。在這個問題上,作者表示,對于小說中的諸如一些明星的人物的漫畫化描寫,如果生活中確有其人,作者并不感到奇怪。羅摩的生活是印度社會的一種映射。作者有意將貧民窟的生活放大,將印度富人與窮人、高階層與低階層的生活交織在一起,引起人們極大關注。當我們正在安穩的環境中過活時,貧民窟的人們正在為一桶水,為一片空間,為上廁所爭斗不已。身處孟買現代化的摩天大廈與霓虹閃爍的大型豪華購物中心之間,達拉維如同一個已經癌變的惡性腫瘤,長在這座城市的心臟上。人們住在隨時都可能被拆除的“非法建筑”中,喝非法的水,用非法的電,觀看非法的電影,在眾多非法工廠、非法商店里打工,甚至非法旅行——不買票。在這樣混亂的環境中,犯罪的事情時有發生,被警察毆打、抓走也天天在上演。久而久之,羅摩和其他的人形成了這樣的認識,“無論你做什么,無論你去哪里,永遠別去找警察。”當象征著正義的警察不能夠為人們分憂解難,維持社會秩序,反而造成眾人恐懼時,是一種悲哀。
亂倫、強暴、凌虐,是印度社會難以遏制的問題。桑塔拉姆對女兒斯塔蜜變態的愛,職業殺手和持槍搶劫者的犯罪行為,暴民引發的源于宗教信仰的暴行,普拉姆·庫馬爾對待過氣女星妮麗瑪與妓女妮塔的粗暴行為等,也是印度社會的黑暗面。此外,少年之家的生活、販賣族落少女做妓女的風俗、巫毒,也造成社會的不堪,對人的毒害極大。
對于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羅摩來說,貴族的生活只能是一個夢想。在印度,富人似乎保持著對窮人的冷漠。階級觀念讓羅摩羞憤不堪。當泰勒上校指著犯錯的仆人大聲說“你這個該死的印度佬”時,羅摩的夢幻世界便會轟然倒塌。“我又開始覺得我就是一個雜種,從緊閉的窗口偷看一個根本不屬于我的奇幻世界。”告別泰勒一家,在新德里的火車上,羅摩看著面前的中資產階級,幻想自己會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員,能用他們特有的語言,與他們平等交流的一員,也能像他們那樣,看重資產階級的肥皂劇,在周末玩任天堂游戲,或者到兒童沃爾瑪逛一逛。參加知識競賽不完全是偶然。羅摩想,有了十個億,就可以贖回妮塔自由,可以成全薩利姆的電影夢想;可以讓像自己一樣的孤兒和街童燃起生活的希望;自己的手可以握住一輛超炫法拉利的方向盤。而另一方面,會說英語的羅摩得到了周遭一定的尊重。當一切真相大白,羅摩成為百萬富翁之時,人們對他的態度有了改變,平日囂張的警察也對他恭敬起來。在這樣的社會中,羅摩掙扎著,經歷難言的曲折,從兒童時代到十七歲,直到那檔知識競賽改變他的命運。
羅摩對財富的這種單純的向往讓我內心不得平靜。在還是兒童的時代,羅摩不得不面對各種苦難與挑戰,不得不在人始終遭受蔑視與輕慢,一次一次的看著自己的夢想破碎。喪失親人之后,羅摩的生活幾經波折,被收養不久便又被拋棄,好不容易在神父那里得到了親人般的溫暖,卻又不得不接受命運的又一次安排。在少年之家吃不飽過不好,在泰勒上校家好景不長,之后又在酒吧餐廳做服務員,機緣巧合成為艾哈·邁德家的仆人,發生一系列事情之后又回到孟買。每一次的停留,都對羅摩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也是羅摩能夠答出競賽題目的重要原因。
有一句話這樣說,上帝關閉了一扇門,就會打開一扇窗。對于羅摩來說,他的種種體驗都似乎充滿了懸念。所謂的冥冥之中,其實不完全是幸運而是來自于信念。首相師曾說羅摩“頭腦線強,心臟線弱。最要命的是生命線很短……”,他交給羅摩一枚一盧比鋼錋。這枚幸運鋼镚的特點是,兩面都一樣。得知馬曼的陰謀時,在命懸一線的時刻,羅摩用鋼镚決定是走還是留下,結果正面朝上,羅摩與薩利姆成功逃脫了馬曼的魔爪;當拉吉旺俤為了妹妹的婚禮決定要行竊時,羅摩好心勸阻,用鋼镚決定其是否執行計劃;在羅摩告訴斯塔蜜自己的故事前,羅摩拋出了那枚鋼镚;面對最后一道競賽題,羅摩拋出了決定十億盧比去向的鋼镚。很多人都會有進退兩難的時候,我們只能用運氣做賭注。事實上,羅摩沒有給自己選擇的機會。因為,鋼镚兩面都一樣。在行動前,羅摩心中已經有了答案,或者說一種信念。“運氣源自內心”,而不是所謂的運氣。在最后,羅摩憑借自己用苦難換來的記憶和知識,扭轉了所有的劣勢,從一個酒吧餐廳服務員變成了一個百萬富翁,也收獲了愛情,證實了那句話,“夢想的力量只能主宰自己的思想;但有了金錢,你能擁有主宰他人思想的力量。”利用自己的財富,羅摩讓三十五個被迫害致殘的孩子得到了良好待遇。此時,羅摩把那枚鋼镚投入大海,因為自己已經不再需要它了。
小說引發的情緒是可以跨越文化的。作者用羅摩的故事印證了其所說“你能創造你自己的命運;弱者也能扭轉劣勢,成為最后的贏家!”值得欣慰的是,善良的羅摩在經受命運的種種考驗之后實現了自己的夢。用槍指著普瑞姆·庫馬爾時,羅摩說,自己參賽的原因是復仇,為了妮塔、為了妮麗瑪。但羅摩發現自己無法將那些生命中所遭受的所有苦難歸咎于他,發現自己沒有足夠的憤怒去主宰他的生死。就算竭盡全力,自己仍無法進行冷血殺戮。歷經了無數苦難的羅摩依舊純真善良,對愛情不屈不棄,對朋友真誠重義。他把絲塔蜜當做如姐姐般的朋友,不管薩利姆的好言勸阻,“多管閑事”,介入桑塔拉姆對絲塔蜜施行的暴行中;同為孤兒,羅摩一直對祥卡兒很好,不想其他人那樣認為祥卡兒腦子不正常。為了救身患狂犬病的祥卡兒,羅摩著急的想辦法。可憐的終究是死了,這給羅摩的打擊很大。盡管自己的生活也不好,羅摩還是把錢借給鄰居薩卡和畢哈瑞,把為救祥卡兒好不容易籌到的四十萬盧比交給了一位救子心切的父親濤帕·伽特吉先生。在如愿獲得競賽的獎勵后,羅摩沒有忘記那些生活在不幸中的兒童,幫助他們過上好的生活。當別人對社會中的苦難和弱者置之不理時,羅摩卻無法忽視這樣的痛苦。好人有好報,這是黑暗中出現的光明。
充滿懸念的小說結構,讓我的心始終難以平靜。直到看到完全的真相我壓抑的心才得以舒緩。現在,我看完了,想象著羅摩正在與心愛的人一起在前往又一夢想的途中,薩利姆在電影事業上逐步穩住腳跟、受人矚目,眾多孤苦孩童重獲新生;想象著生活在底層的人們受到尊重,想象著婦女不再被迫淪為妓女,假如這一切能是真的,那該多好。
來源:愛開大學生
發布時間:2023-06-1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