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5月,張愛玲憑借《沉香屑•第一爐香》一舉成名,成為上海灘上一顆耀眼的文學明星,而使她成為家喻戶曉的文壇傳奇的作品是其創作高峰期的中篇小說《金鎖記》。
《金鎖記》是張愛玲小說集《傳奇》中的一部小說,張愛玲曾在《傳奇》的開頭這樣寫道:“書名叫傳奇,目的是在傳奇里面尋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尋找傳奇。”而曹七巧正是《金鎖記》中最著力細致刻畫的主要人物,她這一形象也具體而生動地詮釋了張愛玲寫在《傳奇》開頭的這句話。曹七巧的一生,起起伏伏,平凡而又不平凡。平凡的是她起起伏伏的悲劇人生在二十世紀初的中國社會里俯首可拾;而不平凡的是她這從封建包辦婚姻的受害者慢慢演化成一個腐朽的封建家庭的“主宰者”的悲劇人生中蘊含著深刻豐厚的社會意義。而這深刻的社會意義,在她“金鎖”下人性扭曲的瘋狂中得以體現。
曹七巧,是一個讓人可憎又深感可憐的血肉豐滿的形象。曹七巧這一人物形象并非一成不變的,她的性格是一步步積累形成的,從少女時代的直率活潑而又不失可愛慢慢地滑向一個人性扭曲的瘋人。下面就讓我們從曹七巧在整篇小說中的出場談起。
“一只手撐著門,一只手撐了腰,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條雪青洋縐手帕,身……朱口細牙,三角眼,小山眉,四下里一看,笑道:‘人都齊了。今兒想必我又晚了!’”讀到這里,不得不說,曹七巧的出場跟《紅樓夢》中鳳姐的出場有相似之處。曹七巧出場,乍一開口,就讓人感覺有鳳姐的風范,打扮裝飾與鳳姐也有極大的相似之處,可她接著說下去,卻是滿腹牢騷:“怎怪我不遲到——摸著黑梳的頭!誰教我的窗戶沖著后院子呢?單單就派了那么間房給我,橫豎我們那位眼看是活不長的,我們凈等著做孤兒寡婦了——不欺負我們,欺負誰?”一個生動的怨婦形象躍然紙上?梢,在性格上,曹七巧有鳳姐的風騷、精明卻沒有鳳姐的圓滑和才情。
出生在麻油店里、父母雙亡而由哥哥嫂子撫養長大的曹七巧,也有過天真活潑、朝氣蓬勃、五彩斑斕的青春,她也曾經活潑可愛、與人為善,也曾有過與肉店朝祿打情罵俏,然而,一場摻雜著金錢的包辦婚姻雖讓她嫁進了豪家,但也從此使她的人生陷入了悲劇的精神底層。她嫁給了大戶姜家殘廢的二少爺,整天守著一堆像是沒有生命的肉體,不僅從丈夫那里得不到應有的愛情,還要因為其出身卑微、涉世未深備受欺凌。在愛情中苦苦掙扎的曹七巧,還要在親情中忍受心酸,連姜公館其他房里的丫鬟都對她不屑一顧。遠離了唯一的親人哥嫂,曹七巧在姜公館的處境像是生活在一個到處布滿陰森陷阱的枯島。她缺少親情的溫暖,更缺乏基本的尊重,丫鬟因她出身低賤而看不起她,小雙、鳳簫月夜私語,從側面交代了曹七巧的出身卑賤,連丫鬟都看輕她。當新來的三奶奶的陪嫁丫鬟鳳簫問小雙是否是七巧的陪嫁丫鬟的時候,小雙冷笑說:“她也配!”可見,在偌大的姜公館,她沒有做人的尊嚴,更沒有人關心她、理解她、在乎她。殘廢的丈夫留給她的是無窮盡的孤獨,左右丫鬟和妯娌給她的是白眼。在生活的重壓下,在這痛苦的深淵中,往日純真善良的她一步步滑向心理扭曲變態的邊緣。為了生存,她選擇了改變自己。是怎樣的改變呢?她最終也沒有選擇逃離禁錮自己已久的金錢的枷鎖,她終究還是選擇了用剽悍來武裝自己以處處維護自己的生存權利。而年輕的、不甘寂寞的她愛上了姜季澤。姜季澤的出現給她如一潭死水的生活帶來了希望和活力,但當姜季澤拒絕了七巧的愛之后,她最后的一絲光也無情地滅掉了,她由此跌入了人性扭曲、泯滅的深淵。她完全失去了善良的本質,她把一切因生存而遭受的痛苦轉化成了一腔報復的怒火。
而當婆婆去世,經過哭鬧后曹七巧終于帶著分家后的財產逃離了埋葬和毀滅了自己青春年華的姜公館。她自由了,她富有了,她不需要繼續忍受妯娌和下人的白眼了。而正是此時,曹七巧從最初的“被害”進一步地轉向了瘋狂的“害人”,“金鎖”也更進一步地緊緊地鎖住了她。
當姜季澤因為借錢向她示愛時,她瘋狂了,抓他,打他,將他趕出去。等姜季澤走了,曹七巧又留戀他,她后悔了,她情愿裝糊涂。這是七巧與愛的徹底決絕。從此之后她變得更加扭曲,更加瘋狂,將自己的不幸轉嫁到他人身上,她的兒子和女兒首當其沖成為了受害者。心理的變態壓過了崇高的母愛,人性的扭曲埋葬了僅存的理性。對兒子長白,她教他為她燒鴉片,到處張揚長白招認的夫妻床笫之事,致使兒媳婦氣惱而得病,對于生病的兒媳婦更是不聞不問,似乎要置其死地而后快,不等第一個兒媳婦斷氣就張羅著為兒子長白續弦,而第二個兒媳婦扶正后不久也吞了生鴉片自殺了。對女兒長安,她先殘酷地斷絕了女兒長安求學的道路,又勸女兒以鴉片治病,又以瘋子的狡黠與“審慎”無情地破壞了三十歲女兒的婚姻;蔚娜松共芷咔缮钌畹叵萑肓私疱X的泥淖,為了維護這“金錢的枷鎖”,她被動而又主動地選擇了埋葬自己一生的幸福,最終只能在“金鎖”中掙扎著度過余生。
不禁陷入了沉思……
是什么造成了曹七巧人性扭曲的悲劇呢?
在西方傳統的文學理論中,悲劇的審美形態分為兩種。第一種審美形態按悲劇人物的類型將悲劇劃分為:英雄悲劇、普通人悲劇、否定性人物悲劇;第二種按照悲劇產生的成因將悲劇分為:命運悲劇、性格悲劇、社會悲劇。在此,我想從悲劇產生的成因討論一下曹七巧人性扭曲悲劇的成因。
命運悲劇,顧名思義,其旨在將悲劇人物的生命活動和冥冥之中的命運聯系起來,命運悲劇展示了這二者之間不可調和的悲劇矛盾沖突,即命運是毀滅悲劇人物的決定性力量!抖淼灼炙雇酢肥且徊空嬲饬x上的命運悲劇,表現了唯心主義的世界觀。命運悲劇同樣也在曹禺先生的《雷雨》中得以體現。但在本篇小說中并沒有多大體現,故在此不再贅述。
社會悲劇展示的是悲劇主體與社會環境之間的悲劇矛盾沖突,旨在揭露批判丑惡的社會現實。“一個詩人為了自己真正的好處,不要把災難寫成旨在造成不幸的邪惡意志,更不要寫成由于缺乏理智,而應該寫成被環境所迫,不得不然不得不承認,曹七巧人性扭曲悲劇的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有著“不得不然”的因素。表面上是勢利的哥嫂、陰森的姜公館、殘廢的丈夫、逃避的姜季澤帶給了曹七巧不幸,而其背后其實是一整套由封建禮教構成的舊制度在侵蝕著七巧的人性,她逐漸被這套腐朽的舊制度所異化,由最初的封建禮教舊制度的受害者逐漸演化成封建舊禮教忠實的“捍衛者”?梢,封建社會的舊禮教制度對其整個人生悲劇的形成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性格悲劇即悲劇人物自身的性格是導致悲劇產生的決定性力量。正所謂“性格即命運”,每一個人的性格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弱點,而這些人性中的弱點,正是導致人物悲劇的極其重要的主觀因素。曹七巧那癡迷金錢、怨婦式的性格使她在人生中的一次次選擇中逐漸走向了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