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讀書時有沒有借過“校園貸”來超前消費?若是借了沒還,最好早點還上,省得被貼上“老賴”標簽。當天,記者從長沙市開福區人民法院獲悉,長沙一網絡貸款平臺向39名大學生提起訴訟,要求他們償還貸款,同時追繳其四倍銀行利率的罰息。
湖南長沙39名大學生貸款不還玩失聯被告上法庭,究竟誰該反思?
首先要反思的是大學生本人。作為90后大學生,每個人都是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既然向網絡貸款平臺申請貸款,貸款到期就要償還,這是每一個貸款人應盡的法律義務,逾期不還就是一種失信行為,用失聯企圖逃避法律責任,這本身就是一種天真幼稚而且愚蠢可笑的違法行為。如果貸款真的用于微商創業,還有可能“錢生錢”帶來一定的經濟回報,可是這些大學生貸款除了補足學費、生活費之外,大多用于購買高檔手機或過生日等個人消費,錢花掉了,自然就無法償還。作為成年人,大學生理應為這自己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網絡貸款平臺也要反思。大學生在校讀書期間自沒有任何經濟收入,他們花的每一分錢都來自家長,按理說,大學生沒有穩定的經濟收入,也沒有固定的房產等作抵押擔保,根本沒有正常的還款能力,網絡貸款平臺很清楚大學生的這些情況,但他們還是給大學生提供“優惠”貸款,貸款條件也非常簡單,借款人只需要提供身份證和學生證就可以辦理,申請額度在100元至5萬元不等。在填寫表格時,將收款與還款的銀行卡號附上。審核通過后,會有專人打錢到借款人的銀行賬號中,同時借款人也需要按合同規定,每月償還一定比例的貸款。這樣的放款形式,本身就存在著巨大的償還風險,難怪國家銀監會在2017年就發布通知要求各地金融辦和銀監局要在前期對網貸機構開展校園網貸業務整治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整治力度,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并逐步消化存量業務。
高校領導和教師也要反思。高校不但要對大學生進行專業知識教育,還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讓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學課堂也要增加法治教育內容,讓他們知法、懂法、守法,做一個合格公民,大學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將主要精力花在專業學習上,狠剎大學生貪圖享樂、互相攀比之風,提醒大學生遠離各種誘惑,守住道德底線和法律紅線。
當然,大學生家長也要反思。盡管孩子遠離父母外出求學,家長無法像以前一樣每天耳提面命提醒督促,但家長也不能對孩子放任不管。孩子在學校的所作所為,家長不能不聞不問,家長可通過與老師聯系,或通過電話、郵件、QQ、微信等與孩子保持密切聯系,不但要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還要關心孩子的思想以及大學生活,讓孩子明白讀書改變命運的道理,不與同學比享受,要與同學比學習,珍惜四年學習時間,為將來立足社會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