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浙江一位母親表示每月給孩子1200元伙食費,但是孩子卻抱怨“不是親生的”,這位母親的網絡求助帖引發了不少網民的熱議。而前幾日,泉州一高校學生騙借19名同學身份證貸款近30萬元揮霍一空的消息也引起了市民的關注。近日,記者針對大學生每個月的開銷究竟有多少,開銷又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在我市進行走訪調查。
學生:
最高開銷一個月3000元
大學生們每個月究竟在學校里要花多少錢呢?記者走訪了閩南理工學院的一些大二和大三的學生,據了解,大部分大學生每個月的花費都在1500元左右,最低的1000元左右,最高的甚至一個月要花費近3000元,一般來說,飲食方面的支出,要占到大學生花費的一半左右。
“每個月光是吃飯就要花掉六七百元了,如果那個月聚餐多的話,吃飯的錢就有可能更多。”閩南理工學院的一名大二女學生小施告訴記者,其實學校食堂里的飯菜并不算貴,早餐3-5元,中餐和晚餐加起來15到20元,“有時候我也會叫學校外面的外賣,價格就會稍微貴一些,再加上周末有時候會和舍友去市區的餐廳吃。”小施說,除了吃飯以外,在護膚品、化妝品、衣服以及看電影等方面的支出加起來也要占到一半左右。這樣算下來,每個月的生活費基本在1600元左右。
采訪中,記者發現,對于女生來說每個月花六七百元吃飯或許綽綽有余,但是對于男生來說,顯然是不夠的。今年上大四的學生小邱告訴記者,他一天的伙食費大概需要30多元,如果加上聚會聚餐的話,一個月光是伙食費就需要1200元左右,除此之外,他有時候還需要買一些電子產品和一些網絡課程,又是一筆不小的花費。
“我現在每個月的開銷基本都在1500元以內,如果那個月都吃食堂又不用買生活用品的話,開銷就更少了。”學生小林表示。記者還注意到,如果是已經戀愛的大學生,生活費上面的支出可能還會要高一些。“一般來說,男女生雙方每人每個月要多支出四五百元左右吧,包括看電影、吃飯以及送禮物方面的消費支出。”一名學生說。
家長:
孩子沒錢就給轉錢
“我都是一次性給孩子打一筆錢,等她花完了再來跟我們要。”家住嘉豪城市花園的市民王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孩子在上海上大學,考慮到上海的消費水平,他們給孩子的生活費相對也多一點,“之前有朋友說我們給得太多了,其實我覺得這些錢我們負擔得起,而且孩子一個人去那么遠,我們還是希望她過得好一點。”王女士說,雖然她們給孩子的生活費不少,但是并不是想養成孩子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除了吃飯的錢,只要她要買貴的東西還是會和我們商量的。”
另一位市民張女士告訴記者:“我每個月給兒子1500元的生活費,還有一張信用卡,大額消費可以刷信用卡。”張女士的兒子今年到西安上大學,1500元的生活費是吃飯等日常開支,買衣服等開支可以刷那張綁定她銀行卡的信用卡,這樣她對兒子的消費有一定的掌控。而對于如今經常出現的“校園貸”現象,張女士則表示,如果孩子真的需要改善生活,還是希望孩子可以向父母開口,不要向第三方借貸,同時,她也認為應該教導孩子合理消費,不要和同學攀比。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不少大學生家長對大學校園里攀比、向第三方平臺借貸等消費理念很不認同,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合理支配生活費,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避免隨意消費、不切合家庭狀況的高消費。
市民:
現在一千不夠用
“現在的孩子上大學一個月一千元根本不夠用吧,想當年我們每個月都只有幾百元的生活費。”采訪中,一位2006年上大學的市民施先生告訴記者,他當時在福州的一所大學讀書,每個月家里只給了他800元的生活費,“不過那時候我們也沒有現在年輕人那么多玩樂的項目,800元也夠用了。”施先生說,那時候除了伙食費,他每個月還有一筆固定開銷就是電話費,“那時候不像現在可以用手機軟件聊天,聯絡感情基本還是要靠打電話。”
記者注意到大學生消費水平逐年上漲,和近年來消費的多樣化也有著很大的關系,現在學校里的娛樂和社交需求比以前要大,男生間的游戲、聚餐以及女生購買化妝品、衣服,還有戀愛后的互相贈送禮物,都有著不小的費用,一千元左右的確只夠吃飯。但是也有市民表示,現在的大學生都已經是成年人了,家里的錢只需要夠基本開銷,可以通過努力學習申請獎學金、助學金,也可以去兼職打工。“通過自己的努力或者勞動來進行其他方面的開銷,才能花得心安理得。”一位市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