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認為,李叔同先生是20世紀文化界最具傳奇性的人物。當“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將他的名字傳唱大江南北之時,這位才華橫溢的曠世風流才子,選擇在絢爛之時歸于平淡,在人生最好的年華遁入空門,皈依青燈古佛,令多少人為之感慨欷歔。
他的前半生風花雪月,交友宴飲,以一己之力推動中國文化和藝術,是舉世矚目的天才;而他的后半生嘗盡人間悲歡,篤志苦修,成德高望重的高僧。
他是集金石,書畫,詩詞,油畫,廣告學,戲劇,佛學,教育,翻譯等為一體的通才和奇才;他是中國近代文化啟蒙的先驅人物,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了西方美術,音樂,以及教學方法的人;出世后修訂與弘揚了佛教律宗,被世人稱之為“律宗第十一世世祖”;在教育上培養了豐子愷,劉志平,潘天壽等名家,為中國的藝術教育做出了貢獻;抗戰時期他“念佛不忘救國”,表達了他的愛國情懷,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事情的一代高僧,是民國四大高僧之一,也是民國三大詩僧之一。
李叔同走了,弘一法師來了。弘一法師走了,只留下一千八百多顆舍利子。一場人生大戲,落幕。人生短短幾何,他的一生,卻活了別人的好幾輩子。
半世繁華半世僧,他的一生,萬般從容。
他的臨終偈語: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執象而求,咫尺千里。
問余何適,廓爾忘言。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時代造化,風云際會,至情至性。他在近代的舞臺上嬉笑怒罵,在歷史的風煙里踽踽獨行。
我認為,他就是那個時代。
他離我們今天并不遙遠,但他守護、在意、體現的精神、傳統、風骨,已與我們相去甚遠。
看著他,我們感到恍若隔世;撫摸歷史,我們常常浩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