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來,隨著各大銀行退出大學生信用卡市場,為滿足大學生對貸款服務的需求,一種專門為學生群體提供分期購物和現金消費等服務的互聯網金融消費產品——校園貸應運而生。但自問世以來,校園貸一直被各種負面新聞纏身。去年5月,銀監會、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強調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目前,大學校園還有校園貸嗎?大學生還能貸到款嗎?記者進行了走訪。
大學校園
已難覓校園貸蹤影
“2016年,我在‘分期樂’借了大概1萬元,已經還了2萬元了,還沒有還清。”4月8日,面對記者,西安市北郊一所大學的大三學生李明昊懊悔地說,“分期樂”平臺是同學介紹給他的,6厘的利率雖然相對于其他平臺要低很多,但由于每月只能從生活費里拿出一點錢還貸,本金一直還不上,利滾利到現在還沒還完。“以后再也不碰校園貸了,不過現在我們校園里已經沒有校園貸了。”
4月8日至10日,記者在西安多所大學的校園走訪發現,前兩年隨處可見的校園貸廣告和代理人群已經退出,如今,大學校園已難覓校園貸蹤影。
“過去,學校里的電線桿、信息展板、廣告欄,甚至是廁所門板上,布滿了各種貸款的信息,包括小賣部都是校園貸業務駐扎、宣傳的陣地。”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一名保安告訴記者,自去年以來,學校開始清理校園貸廣告,并加強校園出入管理,現在那些貼廣告的人很難進入校園,在校園里開展校園貸業務更是被明令禁止。
大學不僅明令禁止校園貸進入校園,而且已經開始關注學生消費情況,開展了針對校園貸的防范宣傳工作。西安體育學院學工部部長王志剛告訴記者,去年以來,學校摸清該校學生群體對校園貸的具體使用情況后,各系輔導員通過召開主題班會等形式對學生進行了教育引導,提醒學生避免因過度消費陷入校園貸危機。針對有些學生已經陷入校園貸陷阱的情況,學校積極聯系司法機關給予幫助。“這些舉措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不僅認識到了校園貸的危害,而且樹立了理性消費的觀念,在我們學校,校園貸已經沒有了市場。”王志剛說。
校園貸離場
學生貸款需求仍在
2016年8月,針對校園貸頻頻引發極端事件和詐騙案件的問題,銀監會等部門發布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提出校園貸平臺“停、移、整、教、引”的五字治理方針。2017年5月,相關部門發文強調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自此以后,各類網貸平臺停止了針對大學生的金融業務,校園貸退出了大學校園,但大學生一些理性的貸款需求也被抑制住了。
“政府、學校鼓勵我們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但沒有啟動資金一切都是枉然。”在西安思源學院上大二的李志銘準備和同學合伙開個便利店,核算下來需要啟動資金15萬元,除去家里支援的10萬元,5萬元的缺口難住了他們。眼看著項目可能無法開展,他和同學想到了貸款,但以前幾乎零門檻的校園貸被禁,銀行又以沒有固定收入和還款能力不足拒絕了他們。“萬事開頭難,沒錢是第一難。”李志銘無奈地說。
“我的同學中確實有些人存在過度消費的問題,但多數人還是理性的。現在沒有了校園貸,有人想參加培訓、進行創業等,需要借點錢又不想給家里增加負擔時,基本上沒什么好辦法。”西安工業大學大四學生陳義芳認為,現在學校沒有了校園貸,但大學生正常的貸款需求仍在,如果這部分需求找不到出路,可能會轉向地下高利貸等非法金融市場。
銀行機構
正籌劃為校園貸開“正門”
一方面是一部分大學生確實有正常、理性的金融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因為大學生沒有收入來源也沒有資產證明,向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貸不到款。各類網貸平臺的校園貸業務被禁后,一些大學生就只能向非正規機構“求助”了。
不過,2017年5月,銀監會、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強調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的同時,也提出為滿足大學生在消費、創業、培訓等方面合理的信貸資金和金融服務需求,允許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開發高校助學、培訓、消費、創業等金融產品,向大學生提供定制化、規范化的金融服務,合理設置信貸額度和利率。
2017年5月17日,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發布針對在校大學生群體互聯網信用貸款產品——“金蜜蜂”校園快貸。這是銀監會提出“銀行為大學生金融服務開‘正門’”后,也是自2009年各家銀行停發大學生信用卡后,首個由商業銀行推出的校園貸產品。“金蜜蜂”校園快貸的利率是一些非法高利貸的零頭,也比一些網貸平臺的互聯網金融借貸產品以及銀行信用卡的取現利率低了很多。
那么,有沒有銀行機構在我省開展此項業務呢?記者走訪了西安市多家銀行網點,相關業務人員均表示,目前還沒有在我省開展針對在校大學生的金融業務,沒有固定收入的大學生不在貸款業務的服務范圍內。不過,記者從建行陜西省分行了解到,目前在陜西,建行相關校園貸產品雖然還未啟動試點,但已經在計劃籌備中。
2017年6月,共青團陜西省委權益部針對在陜高校大學生群體的校園貸調查報告指出,政府、高校、正規銀行機構應堵疏結合、健全制度,加強正規銀行機構與高校之間的合作,為在校大學生提供規范化的金融服務,滿足大學生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正規銀行機構在給校園貸開“正門”的同時,應建立一套完善的校園信貸風險管理制度,保證校園貸業務健康發展。
“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的一些成熟經驗,實現校園貸服務的差異化與多樣化發展。”西安一金融咨詢公司負責人甄先生告訴記者,國外有一些金融機構會根據學生的年級、地域、家庭情況的不同,提供分層次、個性化、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這也是校園貸及其他消費金融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