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觀看白巖松在耶魯大學的演講《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國夢》是在高三開學前的那個夏末。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那時的我和白巖松是一樣的,又是不一樣的。一樣的是:在我們年紀一般大小的時候,我們都沒有夢想。不一樣的是:他是腦海中沒有“夢想”這個概念,不敢奢望未來,而我則是懵懂無知,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么。
來到大學后,當我看到那句“你的睿智,你的大氣,你的從容不迫,讓我記住了你,記者就應該像你這樣。”我聽到了夢想發芽的聲音——做一名記者!于是,在大一上學期,經過校報的層層選拔和考核,我成為了校報記者中的一員。也許現在的我還沒有專業記者那樣簡潔有力的文筆,也沒有優秀新聞者那樣獨到敏銳的視角,但我仍會帶著對文字的熱愛一點一滴地記錄平凡樸實,卻充滿了活力和生機的校園生活,向一名真正的新聞工作者進軍!
當習近平主席提出“中國夢”后,我又一次觀看了這個演講。白巖松說“在遙遠的東方,在一個幾千年延續下來的中國,有一個夢想。它不是宏大的口號,并不是在政府那里存在,它是屬于每一個非常普通的中國人。而它用中文寫成“我有一個夢想”。是的,“中國夢”并不只是一個宏大的口號,它由13億個小小的“我的夢想”組成,它需要我們13億華夏子孫共同努力,共同實現。失去雙手的劉偉盡管屢遭命運的打擊,但夢想的召喚讓他不甘就此倒下,于是,他用雙腳彈奏出美妙的旋律,向世人證明他精彩地活著;高義薄云的胡忠、謝曉君夫婦為了更多孩子的夢想,毅然拋棄了繁盛的物質世界,用精神戰勝貧困的生活條件,成為青藏高原上最美的并蒂雪蓮;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頭頂著驕陽,腳浸著泥水,幾十年如一日,研究出了超級水稻,為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做出巨大貢獻;偉大領袖毛澤東“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帶著革命先烈們奮勇抗敵,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正是人們心中這大大小小的夢想和不懈地奮斗,讓我們一步一步走向了更美好的未來。
青春,就像一朵開得正艷的花兒,讓我們迎著太陽努力追逐,讓我們用奮斗澆灌青春,讓我們一起期待青春的花越來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