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馬克思哲學創立的標志,《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以下簡稱《提綱》)雖然只有簡短的11條,但是其理論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恩格斯所說,它是“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 ,這是一個新的起點和開端。《提綱》的重要意義在于:徹底批判了包括費爾巴哈在內的一切舊唯物主義,闡明了實踐的觀點,并從認識論、真理觀等方面闡釋唯物史觀的觀點,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里程碑式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
《提綱》的前半部分揭示并批判了舊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并首次將社會實踐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最基本的范疇提出。“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實、感性,知識從客體的或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們當做人的感性活動,當做時間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馬克思指出,一切舊的唯物主義的錯誤實踐觀點導致了消極直觀的反映論即“思維能夠正確反映存在”,以及“思維決定存在”的唯心主義。舊唯物主義即17、18世紀的英法唯物主義,以及19世紀的德國人本主義哲學,雖然都主張物質決定精神的唯物立場,但都消極的認為意識和精神是對于物質的直觀反映,否認了精神的能動作用,導致了機械的、形而上學的決定論。舊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陷在于只認識到了自然界對于人的制約與影響,而忽視了人的能動作用對于自然界的改造與利用,即忽視了人能夠通過改造社會的實踐來創造新的生存條件。
在《提綱》的后半部分,馬克思對于費爾巴哈關于人的本質的錯誤觀點進行了批判,并闡述了對于人的本質的基本觀點:“在其現實性上,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由于費爾巴哈將宗教的根源歸結于其世俗基礎,因而費爾巴哈將宗教的本質歸結為人的本質,即人的所有品格的集中與優化。費爾巴哈從唯物的觀點出發,將人直觀的理解為生物學意義上的人,即“人的本質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對于人的本質的考察不應單純從生物學角度進行分析,那樣就陷入了舊唯物主義的形而上學中,也不應該單純從人的精神角度進行抽象概括,那樣就陷入了唯心主義而應該對于人的實踐角度與人的類本質的角度理解。人類與其他物的區別在于必須從人與人的關系即人的社會關系角度去探討人的本質,只有把人的本質理解為實踐基礎上形成的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一切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的具體活動的總和,才是現實的人的真正的最為根本的區別于其他物的要素,才能夠揭示人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