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我從事輔導員工作已經走過十三個年頭,也成為了一名名副其實的“老”輔導員。歲月的積淀和工作的積累讓我對輔導員這一職業的理解日益深刻。印象中,從我05年進入輔導員隊伍開始,這一路懵懵懂懂、跌跌撞撞,經歷了很多挫折坎坷,也收獲了頗豐的幸福成果。如今才敢說對于輔導員的工作算是小有心得和思考,也許不見得成熟,但也想借此機會說一說、聊一聊,希望通過自己的點滴分享,能讓看到這篇文章的你,提供些許參考,并歡迎多提寶貴意見。
一、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性質
我想只要是輔導員都對輔導員的定義以及輔導員的工作要求和工作職責不陌生。但是輔導員這一身份在不了解高校機構設置的社會人眼里就顯得很尷尬。很多人不會把輔導員當成教師來看待,甚至是內部的專業教師、領導層面也很難正確地看待“輔導員”這幾個字。大家普遍的思維定式就是輔導員的工作沒有什么技術含量、是個人就能干、跟保姆差不多。雖然外人不理解,但我們自己卻不能妄自菲薄。只有干過輔導員的人才知道這支隊伍到底有多重要。在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就發表了重要講話,他讓這支默默奮斗在一線的輔導員群體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習總書記指出,“長期以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兢兢業業、甘于奉獻、奮發有為,為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要整體推進輔導員班主任和心理咨詢教師等隊伍建設,保證這支隊伍后繼有人、源源不斷。”足以說明輔導員隊伍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想,當初每一名選擇并從事專職輔導員工作的同事們,也一定是懷著無上崇高的職業榮譽感加入的。
二、輔導員的職業發展困惑
對于輔導員的職業發展困惑,我曾經也有過。由于輔導員的前途不明朗、上升空間受限,加之工作時間和強度較大,我身邊有不少的輔導員都紛紛轉崗,并且還有部分輔導員把這項工作當成跳板,剛進來就想著怎么脫離。這無疑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在輔導員個人的發展上,部分輔導員選擇從事校內的行政工作;部分轉到教研室開始教課和搞科研;還有部分選擇繼續深造攻讀學位;只有少部分人會繼續選擇做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的輔導員。很多人都笑稱“鐵打的學生處,流水的輔導員”。
雖然教育部24號令明確指出“輔導員具有教師和干部雙重身份”,也就是說輔導員既可以走專業技術路線又可以走行政管理路線。但真正實施起來卻是“參差不齊”。由于各高校的實際情況不同,對政策的解讀和落實也有差異性,因此對于輔導員來說這兩條路不是一樣寬的。選擇專業技術路線,跟專業課教師同臺“比武”,差距太大,不占優勢;走行政管理路線又要靠時間,比個先來后到,實屬不易。這也導致了原本很優秀的輔導員不能踏實深入地進行研究,反而一門心思鉆營怎么才能又快又穩地接近“上層路線”。時間長了很多輔導員就在兩難中焦慮、迷茫,找不到方向,逐漸迷失了自己。
三、新時期輔導員的自我定位
之前,我談到輔導員未來的晉升空間無外乎就那么幾條出路:轉教研室當老師、到機關走行政管理崗、原地提拔當一名基層主管學生的副書記副院長,最后就是在輔導員這一職業上堅守。我想重點來談一談在新的環境下輔導員該怎樣堅守,換言之輔導員有沒有清晰的自我定位。
在今天,輔導員這份工作已經不是說只要能吃苦有責任心就能干好,就能出成效,學生就買賬了。習總書記在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曾強調,要讓輔導員隊伍源源不斷、后繼有人。讓他們工作有條件、干事有平臺、待遇有保障、發展有空間。而且各高校已經嚴格按照1:200來配備輔導員。國家開始重視并要求輔導員要向職業化、專業化的道路上邁進。那么怎樣做到職業化,專業化甚至是專家化,這才是關鍵。
首先,要知道“我是誰”,即對自己有個全方位的了解。正如我們給學生做職業規劃一樣,輔導員也要明確知道自己的頂端優勢在哪,自己的興趣、性格和特長是什么,才能有的放矢的找到“突破點”。比如:有的輔導員語言表達很好、邏輯思維很強,那在未來可以有上講臺的機會;有的輔導員天生就有親和力,與學生溝通零距離,那就可以在帶學生方面總結經驗,從實踐中提升理論;有的輔導員做黨務工作信手拈來,那就可以考慮做一名專職組織員;還有的輔導員帶領學生搞活動豐富多彩,可以考慮做一名分團委書記......總之,要學會給自己準確定位,雖說輔導員都是全能型,但也要有所側重。
其次,要知道“我想干什么”。只有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才能源源不斷的有持續的動力,才不會出現職業倦怠期。例如:作為一名心理輔導員,雖然與學生心理有關的事務活動我都要去做,但總要找到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那一項。心理咨詢、心理授課、心理劇的研發、心理團訓、心理講座、心理活動、心理論文立項著作等研究......單是心理這一方向就有這么多的分支。我們的精力時間都是有限的,如何在這有限的時間里產生出巨大的成效,那我們就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應該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某一個或者兩個方向,深入踏實進行研究鉆研,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會有質的飛躍。
第三,要知道“我能干什么”。找到自己的興趣還遠遠不夠,在這一領域僅憑興趣是不能支撐你走很遠的,還要掌握“技能”。拿我自己來說,我最早接觸職業生涯是在2014年,可以說比較晚了。但我個人特別喜歡職業咨詢,甚至超出了心理咨詢。我知道只有興趣沒有技能是不會有任何作用的,于是在這四年里,我開始我目標有計劃的“提升職業技能”,我先后自費學習取得了“國家生涯規劃師”、“國際生涯導師”、“國家職業指導師”的資格認證,還在寒假學習了北森生涯的“GCDF”全球生涯規劃師,為了提升談話水平和技巧,我參加了遼寧省“心理案例咨詢督導”并自學了“教練技術”。將我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中去,除了上職業生涯規劃課,更多的是為學生進行職業咨詢,在實踐過程中查找不足,提升改進方法。
第四,就是持之以恒的堅持。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職業規劃中的八字箴言是“知己知彼,決策行動”,其中行動是精髓,也是我們能否實現目標的關鍵。我一直記得在我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的路上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師說過的一句話“每天拿出一個小時在你所感興趣的領域中學習鉆研,五年后你就是這個領域的專家”,F在,我雖然不能稱得上是專家,但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自己得到了受益。
最后,真心希望奮戰在輔導員這一崗位上的你們都是時刻擁有“真心熱愛、規劃清晰、積極向上、熱情洋溢”的心態和目標,早日成為一名專家化的輔導員,為努力培養更多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而不懈追求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