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管理學碩士畢業(yè)后,她一邊留校任教一邊繼續(xù)跨專業(yè)考博,一路過關斬將,2013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運輸規(guī)劃與管理學專業(yè)攻讀博士。沈丹陽選擇了留在中航大任教。從教近十年來,她始終信奉著一個理念:給別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從文學學士到管理學碩士再到一名在讀工學博士,三個截然不同的領域沈丹陽硬是一路過關斬將,憑借著超出常人的勇氣與毅力,將一桶一桶的“水”裝滿。更何況,跨專業(yè)考博還是在留校任教時抽時間完成的。
沈丹陽不僅僅在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她需要承擔的責任還有很多:作為一名講師,她需要熟悉行業(yè)、教授書本知識、培養(yǎng)學生思維習慣;作為一名科研人員,她需要心系項目、在實驗室度過無數(shù)不眠的夜晚;作為一名母親,她需要慈愛細心、擔心孩子的一舉一動、陪著孩子度過人生中的重要時刻……
其實在家里,她是孩子身旁拿著兒童書籍,素顏簡衣、一臉慈愛的沈丹陽;在瑜伽教室里,她是鏡子前面聽著舒緩的音樂,形體優(yōu)美、心如止水的沈丹陽……她扮演了這么多不同的角色,但或許在她看來,她只是演好了沈丹陽——這個人生的大角色。
良師益友
做流動的泉水滋養(yǎng)學生
沈丹陽堅信,再熟悉的教材內(nèi)容也要常講常新,行業(yè)在不斷進步,知識在不斷地更新?lián)Q代,身為教師應隨著時代的遷移及時補充新的知識,所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為此,她去到多個世界一流貨運機場進行實地調(diào)研,到美國佛羅里達理工學院進行訪問交流,對行業(yè)的現(xiàn)狀進行了解,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真正做到了教學相長。
在課上,她常用最新的電影或電視劇的橋段給學生講物流理論,“采用這種教學方式一是便于學生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二是希望所學到的理論不只是停留在書本上,而是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除了傳授教材里的理論,她還側(cè)重于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她認為比教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授獲得知識的方法以及良好的思維習慣。
課下,她會用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給學生們提供決策人生的素材,引導他們自主思考自己要過什么樣的人生。她還總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應該具備怎樣的素養(yǎng)和能力,能讓他們在大學畢業(yè)之后的人生長跑中具備較強的競爭力,“首先是熱愛生活并用心地觀察和思考生活,其次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再是一顆強大的好奇心和自主學習的意識。只要同學們具備這些素養(yǎng),就能在參加工作之后的3至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具備很強的競爭力。
從教近十年來,對待每一屆學生,她都要求缺課必須手寫3000字的說明,陳述為什么缺課從事的活動比上課更重要。對于飛行轉(zhuǎn)專業(yè)的學生,她理解他們是“折了翅膀的天使”,雖然必要時她會毫不留情地掛掉他們,但是也會耐心地給他們補課。課上課下,她希望傳遞給學生的,不僅僅是機械刻板的理論知識,還有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和做人的品質(zhì),因此不論平時照顧孩子有多累,只要一踏上三尺講臺,她所呈現(xiàn)給學生的,永遠是最好的精神面貌。
現(xiàn)代巾幗
科研不能忘 家庭不能放
“我不止地感嘆,作為女性建功立業(yè)困難重重!”這是沈丹陽在三八婦女節(jié)座談會上提到的一句話。教室里,她是三尺講臺上拿著一只粉筆,眉飛色舞、精神煥發(fā)的沈丹陽;研究室里,她是辦公桌上面對著科研立項,眉頭緊鎖、沉著思考的沈丹陽;
2015年,經(jīng)過6年的努力、積累和沉淀,她以碩士學位、講師職稱拿到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經(jīng)過兩年的研究,《京津冀航空物流產(chǎn)業(yè)協(xié)同發(fā)展的路徑與機制研究》這個項目以13.6萬字的報告完結(jié)并在2018年1月以“免于鑒定”成績圓滿結(jié)項,成為中航大首個以“免于鑒定”成績結(jié)項的項目。關于該消息的報道由新華社客戶端天津頻道轉(zhuǎn)載,獲得了超過25萬的閱讀量。然而,這個光鮮的成績背后實則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辛酸故事。
打開存放報告的文件夾,可以發(fā)現(xiàn)在結(jié)項最關鍵的階段,這份報告的修改更新曾經(jīng)擱置了兩次較長的時間。2017年7月3日下午,沈丹陽不到8個月的女兒手指被夾傷,血肉模糊,醫(yī)生為了治療拔掉了女兒的指甲,縫了4針,接下來的幾天里,為了避免傷口感染,她不得不一直舉著女兒的小手,無法繼續(xù)工作。心疼孩子遭罪又牽系項目進度的她心力交瘁,幾近崩潰,在深夜里默默哭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女兒恢復后沒多久,在7月底,8月初,項目推進又出現(xiàn)了第二次擱置。兩個娃又先后得了水痘,哥哥高燒險些驚厥,妹妹也高燒不退……回想起這一段艱難的經(jīng)歷,沈丹陽仍心有余悸。
面對家庭和工作的沖突,兩種身份的碰撞,她沒有逃避任何一種身份的職責和使命,而是選擇迎難而上。生活往往褒獎這樣堅韌頑強的人,兩個孩子的平安康復、項目的圓滿結(jié)項便是對她的一種回報。
向陽之花
感恩是立身之本
熱愛是生活之本
回顧所主持的項目由雛形到圓滿完成,她將最終取得的成績歸功于整個團隊的努力、她對生活的熱愛和一顆感恩之心。在一次和恩師的閑聊中,她得知“智庫”的發(fā)展需要主動性為政府提供決策,為了報答恩師的栽培之恩,才產(chǎn)生這個研究項目的想法。
筆者第一次與沈丹陽碰面的時候,她正在拼一個樂高,要給周末生日的兒子一個驚喜。見到我們來,她急忙起身,熱情地招呼我們坐下,給人的感覺是溫暖而又親切。辦公室里除了擺放著很多文件夾之外,在一個小角落里還放了一塊小黑板,上面用工整的字跡寫著“種太陽,收衣服”,見到我們露出好奇的眼神,她笑笑說是給剛認字的兒子寫的。在接受采訪的過程中,她全程面帶微笑,只有在談及嚴肅的話題時會露出一絲蹙眉沉思的表情。
她大方地和我們分享她的興趣愛好,“我熱衷于看電影和電視劇,男神古天樂,女神陳數(shù),為了無字幕看韓劇,我跑去學韓語;因為喜歡看TVB的片子,粵語聽力巨好,給廣州做項目,廣東普通話毫無壓力;我還喜歡烹飪,會燒霍山土菜和東北菜,會做韓餐;一有空閑,我會去練瑜伽……”通過這些平實的語句,她對生活的熱愛溢于言表。
采訪的最后,她跟我們分享了她美滿的愛情。“我常說我其實嫁給的是中航大,因為我跟我的愛人就是在中航大相識、相戀并走向婚姻的殿堂的。我的婚車也是從中航大拉出去的,我們舉辦婚禮的那天,中航大正好下起了小雪,婚車經(jīng)過當時北二十三附近的一片楓樹林,皚皚白雪映襯著火紅的楓葉,那個場景特別特別美,于是我們在那里拍了好多漂亮的婚紗照,是一段很美好的回憶。”說完,還沉浸在回憶中的她情不自禁地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現(xiàn)如今的他們兒女雙全,生活美滿,“我的愛人其實比我還忙,但是為了能讓我多睡一會兒,他依然堅持每天送孩子上學,并且一有時間,他就想辦法給我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去工作、學習以及練習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