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說】
深圳鴻儒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覃彪喜做客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思創論壇,為石大學子指點迷津。
覃彪喜,現任深圳市鴻儒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 已經出版《讀大學,究竟讀什么》(南方日報出版社),《爸爸的寓言》(新世界出版社)二書。在《讀大學,究竟讀什么》中,作者以一個同齡人,過來人的身份全面論述了學習,考研,就業,創業等多個方面的問題,觀點新穎而深刻,大膽而理性。該書出版后,在大學師生中引起了強烈反響,迄今累計銷售數十萬冊,長期居于《中國圖書商報》,卓越亞馬遜等暢銷書排行榜前列。華中科大等百余所高校相繼邀請覃彪喜先生做了講座。
【新語】
一、讀大學,讀批判思維
讀大學,首先是讀批判性創造性的思維能力,而不是具體的技術。如果把大學只是單純當做學技術的地方,大學就變成了技校,甚至還不如技校。為什么說不如技校呢?比如說,技校里面都有很多比如廚師、汽車維修、烹飪,就假定石大也開設了這些專業。廚師專業,四年本科,說不定還有博碩連讀。試想如果有一個人要聘請一個廚師,技校四個月畢業,石大是四年畢業,那么這個用人單位聘請誰便不言而喻。無疑,他是去技校招人,因為人家這四個月學出來的比你這四年學出來的更實用。所以,大學并不單純是個學技術的地方。
為什么要強調大學是一個孕育思想,產生新思想的地方而不只是一個學技術的地方呢?現在市場競爭、人才競爭最看重一個詞,那就是核心競爭力。如何在大學塑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讀大學究竟讀什么》里邊有一句話叫做:千招會不如一招熟。什么意思呢?就是各路招式會用,比不過一個招式用得非常熟練。比如說《天龍八部》里的喬峰,他好像到了關鍵的時候就用一個降龍十八掌。而很多江湖上精通各門各派武功的人卻不是喬峰的對手,喬峰憑借一個降龍十八掌當上了丐幫的首席執行官。那么到了人才市場上,是什么意思呢?一家外企要聘請一個美工,在進行面試的時候,讓其中一個人做一張巴掌大的單張,正反兩面。她做了很長時間,但是效果不盡人意。她未能經過面試,她說:“我承認我不是個非常優秀的美工,但是,我有別的優勢。我有過同行業的工作經驗,我可以適當的做一些產品策劃的工作。我的文筆也不錯,發表過幾篇小文章,我可也適當的做一些文案的工作。我還有別的一些優勢哦,我還會彈鋼琴的啦!我還會拉小提琴的哦。我還是個業余的跆拳道裁判哦!”她很優秀,但是她具備的東西不是雇主想要的。在用人單位眼中,一個蘿卜一個坑。把蘿卜放進坑里,放的進是個人才,放不進是個垃圾。所以有一個公式,叫0、1*10=0。如果有十項工作,每項你會做百分之十。用人單位不會把這百分之十加到一起,他只會認為你什么都不會。而只有那項最精通的才可以稱之為“核心競爭力”。
二、讀大學,讀核心競爭力
怎么塑造核心競爭力?簡而言之就是不可替代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讓任何人的價值都取代不了的不可替代性。物以稀為貴,稀缺不可替代。那么這種競爭力體現在謀職中是怎樣的?比如一個學生來應聘財經記者,用人單位就問他,“同學請問你憑什么來應聘這個工作?”他說,“憑我是一個大學畢業生。”他能得到這份工作么?不能,因為大學畢業生太多了,每個人都能替代他。如果他說“我是一個口頭表達能力很好的大學生。”那他的不可替代性可能從六百萬分之一到一百萬分之一。他再說,我文筆也不錯,我不但寫得好而且寫得快,寫的很好,你可以現在就考我。假定,這樣的記者十個當中只有一個,那么它的不可替代性就從一百萬分之一到十萬分之一。他再說,記者不但要會說,而且要會寫,還要懂新聞,我們假定,具備這種理論知識的人十個人中就有一個,那么它的不可替代性就從十萬分之一變成了一萬分之一。他再說,我來做財經記者,要懂財經知識,假定,具備比較好的財經知識的人,十個之中又只有一個,那么它的不可替代性,就從一萬分之一變成了千分之一。他說,為了應聘這個職位,我大學期間抓住了很多機會去社會實踐,再假定,具備這種豐富的社會經驗的人,五個當中有一個,那么它的不可替代性就變成了兩百分之一。也就是說,在全國六百萬應聘者當中,能夠替代他的人只有兩百個。當在這二百個人面前,有幾千個崗位的時候,他還擔心找不到工作么?
畢業之后,只要你成為一個人才,社會他會給你一個舞臺,讓你去創造財富。為社會創造財富,創造物質財富,創造精神財富,更重要的是,為你自己創造財富,為你深愛的人,為深愛你的人創造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