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想考會計從業資格證,結果它就被取消了。”今年1月,想報名參加資格證考試的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會計專業2015級學生劉晗笑還沒“出師”,就“打道回府”了。
面對會計從業資格證取消的現實,她的心里喜憂參半。
“這個證太水,取消了是一種規范!”
“別人都考,自己落單,吃虧怎么辦?”
兩種想法在劉晗笑的心里此消彼長、勝負難分。糾結過后,只能“而今跨步從頭躍”,從含金量高的其他資格證入手。
2016年12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取消一批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的決定》,公布取消最后一批114項職業資格認定。其中會計從業資格也被列為“建議取消”的職業資格事項,部分地區已經陸續暫停會計從業資格的考試。
對“證”下藥,高燒仍不退?
3月18日上午8∶30,青島第七中學門口人頭攢動,來參加全國教師資格證考試的考生排隊等候進場,依次參加綜合素質測評、教育知識與能力和相關科目等三門考試。
“我們宿舍五個人,三個都來考了,”漢語言文學專業2014級曹婷婷就在這個大軍當中。宿舍里另外兩個沒有考的一個想從事媒體行業,一個錯過了報名機會。
教師資格證書是“大學生必考證件”清單中報考人數最多的職業資格類證書之一。除此之外,人力資源管理師、工程管理師等在大學生群體中都很受歡迎。據鳳凰網統計數據,2016年參加職業資格考試的人數將達到25萬,大學生在參考人數中所占的比例達80%以上。
比職業資格證書更熱的是外語等級、計算機等級證等默認必考證書,不少同學沒把這些列入考證的范圍,但實際上這是四種證書中的“必修課”——必考型或通用型證書。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四六級和計算機等級考試幾乎是每個人都要參與的,并且都有相關學分證明。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專家指出,除通用型證書外,剩下的三類證書分別是職業資格證書(例如司法考試證書、教師資格證書),能力型證書或專業性質的證書(托福雅思、ACCP軟件工程證書、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各種興趣類證書(如瑜伽、舞蹈、樂器等證書)。
2013年以來,國務院先后分七批取消了434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據2013年年底的統計,國務院部門共設置各類職業資格618項。至此,國務院部門設置的職業資格已取消70%以上,并規定“目錄之外不得開展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工作”。
盡管國務院的降溫政策引來一片點贊聲,然而在實際中,對于考證的呼聲還是很高。
“我覺得考個證對于大家以后的就業,還是有很大幫助的。”文學院教師閆秀平表示。而閆老師的態度與許多家長、老師的觀點不謀而合,“證書當然不嫌多,尤其是現在就業壓力這么大”。
行政管理專業2014級的趙麗麗考了兩次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還是沒過,但她還是打算大四下學期沒事的時候“繼續考著玩玩”,“我了解到的大部分招聘企業并沒有對證書的要求,不過證書又不嫌多”。
一邊是政策的降溫,另一邊卻是對于證書的無法割舍,只增不減的考證熱度背后反映的是學生對就業形勢的認知和一定的心理誤區。
考證之名義,初心很“意外”
跟風報名卻不參考,或者不積極準備、抱著試試的心態,出了考場喊著“白瞎了報名費”的人仿佛就是我們身邊的同學甲,早知如此狼狽,當初何必報考。下面的考證原因,你有沒有“中槍”呢?
“就業形勢太嚴峻,不多準備沒底氣。”——@2014級朱杭運
來自教育部的一份數據顯示,2017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795萬人,再創歷史新高,2017又將迎來“史上最難就業季”。在畢業生數量節節攀升的同時,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比如國考的諸多職位就有計算機二級、英語六級等各種限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考證熱的趨勢。
“有一種考證,叫作你媽覺得有用。”——@2014級陳聰穎
“我同事的女兒考出來教師資格證了,以后當老師多好呀,下次報名你也去考一個,聽說那個會計證、人力資源資格證也不錯……”“多考證”是陳聰穎的父母經常向她提及的一件事,她說:“很多時候父母對這些證書的實際應用價值也不是很了解,只是看到同事家的孩子考出來了,也想督促我考一考。”父母的這種“望子成龍”的心態和帶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也使考證這把火越燒越旺。
“我們宿舍是一起報名的。”——@2014級王揚
2016年九月,在看到同宿舍的人報考了教師資格證后,王揚(化名)也跟風報了名,但最后并沒有去參加考試。王揚說:“在備考的過程中感覺自己將來可能不會從事教師這一職業,另外,教師資格證考試的內容多且雜,會占用我大量的精力。”
像王揚這樣跟風報名之后放棄考試,或者是抱著僥幸心理走個過場的現象不是少數,報名時缺乏對所考證書的了解,只是一味地跟風。但另一方面,跟風考證也不是完全的一無是處。如果周圍同學考的證恰好是自己需要的,自己報名去考也不失為一件好事,我們需要的是在跟風報名的同時保持好理智,不做無謂的浪費。
“現在的我們,清醒又迷茫。”——@2014級徐世文
土木工程專業2014級徐世文2016年12月順利通過了高中數學教師資格證的考試,在問及以后是否會從事教師這一職業時,他說:“不一定,因為現在還沒有確定好未來的路,考教師資格證只是想就業的時候多一種選擇。”很多同學到了大三,看著身邊的同學有要考研的,有要找工作的,自己卻處于迷茫狀態。這種情況下,不少同學會考一些專業限制少且實用性較強的證書,比如人力資源師證、教師資格證、秘書證等,為自己鍍一層金,拓寬自己的就業選擇。
從上面不難看出,很多大學生的考證之路都非常被動與迷茫,在國家政策不斷降溫和就業壓力不斷增加的背景下,引導大學生走上理性的考證之路才是當務之急。
逆流而上,沖鋒智者強
中公會計網在4月份發布的文章《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取消 很多會計人看到的是希望》中指出,大批職業資格證書的取消,一方面緩解大學生考證壓力,在相關職業領域內放低準入門檻;另一方面提高了資格證的含金量,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會計從業資格證的取消,意味著想從事會計相關職業的同學要考難度更高的注冊會計師證。
可見考證的“熱”不應該是蜂擁而上的兵荒馬亂,而應該是明晰其對能力、素質的更“高”要求。“持證上崗的就業現實,使我們不得不正視降溫政策下對能力、綜合素質的重視。”石油工程學院輔導員毛劍建議考證要像選課一樣有所側重,與專業相關、對未來發展重要性高的優先考取,他強調“學生應注意以專業知識與能力為主,資格證為輔,不可本末倒置”。
比起“證多不壓身”,“術業有專攻”對應聘企業來說更有吸引力。
信息管理專業2014級的孔佑然切身體驗到了考證“熱”,身邊的同學們都考取了很多職業資格類證書,像教師資格證、證券基金方面的、項目管理師等,但她沒受“熱度”影響,只考了一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軟考),“軟考含金量高一些,而且企業招聘時會有這方面的要求。”擁有科技協會主席、思美之星、就業指導中心助理等多個頭銜的她,對自己有明確的規劃,“有些證書是可有可無的,而且企業更看重的是能力,所以我更注重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她負責、參與多個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同時不忘學業,發表專業論文,專業成績也名列前茅。
經濟管理學院黨委書記李逸龍也強調專業技能的重要性,“為什么有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就業形勢確實是一方面,但是自己的專業方面用功不夠,沒有掌握社會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整體知識,才是問題所在。”他指出,隨著政策的改變,一些簡單好考的證書都或將取消,對于同學們來說,潛心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很多時候比浮光掠影盲目考證更重要。
資格證書不等于能力證書。學生的實習經歷、綜合素質、應試反應等很多時候不是一紙證書就能證明的,六級分數高也不一定英語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強,證書考得多不代表綜合素質過硬。真正能證明自己實力,在就業中幫助自己取得優勢的,是在實在的學科實力和綜合素質基礎上,再加上幾個含金量高的證書。
“證”途雖然漫漫,有智者卻事半功倍。擁有一技之長,掌握實打實的專業技能,多方面提高自身能力,再忙里偷閑考幾個重要程度靠前的資格證,才有底氣沖鋒那個叫作未來的堅固堡壘。
小鏈接
有意思的那些證兒
除了與自己專業相關的證書,我們還有一條“興趣證書”的道路可以走,咖啡師證、瑜伽師證、各種語言類證書等等。我們不妨看看其他大學生網友對于興趣考證的心得和看法。
你的特長也可以“證”明
@第四橋:不知道鋼琴和素描算不算興趣證書,不過我感覺考級也是證明自己的一種方式。水平有多高,看你考到幾級就一目了然了。
@HI,卡拉琪:從小就被老媽逼著學這學那,好在現在填表的時候在特長一欄里可以理直氣壯地寫上小提琴十級,還是有些小自豪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詩酒趁年華:我接觸瑜伽師證是通過我們瑜伽課老師的推薦。本來就挺喜歡瑜伽的,考證對我來說,就是在享受的同時更加了解和愛上這門運動了吧。
@十三月:我們日語班的一些同學就是因為喜歡看動漫才去學的日語。有幾個日語說的特別好的,但是他們學這個都不是為了考證出國,只是喜歡而已。
@CROOKED:一直特別喜歡調酒師這種的工作,感覺特別帥。所以最近在籌劃去考一個調酒師證,還可以在課余時間做個兼職賺點外快。
@喜多會聽話:從大一就想選學校的韓語課,可惜都到大三了還沒選上……最近想和舍友在暑假報個韓語班,學完了還能考個證,看上去性價比挺高的。
無心插柳柳成蔭
@西瓜小玉:我考完初級爵士舞教師證以后,就能去做少兒舞蹈教師的兼職,多一個證書就等于多了一條出路。
@夏安:我是去年考的肚皮舞教師證,最近在一家機構做兼職,待遇還不錯。
@水水水:我們班有一個學日語的,加了一個字幕翻譯組賺外快,看上去很厲害的樣子。
捂好你的腰包
@一愣:當時沒堅持把瑜伽師證學下去就是因為太貴了!考一個初級的就要花將近三千,國家級的更是要上萬塊。總感覺不太值。
@Geoffrey:前一陣子被蛋糕DIY店的老板安利去考烘焙師證,說是交了錢就能過,拿證就能上崗,怎么看都有點欺詐的嫌疑,感覺這些證有點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