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中反思,共助鄉村振興
農村多留守兒童、出生即失去父母的孤兒、父親入獄,母親一人撫養這些缺乏父母家人的完整陪伴的學生,存在因家庭經濟條件艱苦、父母經歷外貌、自身外貌等因素感到自卑、自我認知不全等心理健康問題,加之家人的教養方式較為簡單粗暴,多以打罵為主,缺少鼓勵、深入且有效的溝通理解,孩子不善也不敢表達內心世界,心中的不良感受未能得到及時宣泄與解決,導致父母與孩子對彼此產生誤解,無法真正理解彼此,這更是加劇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但是,目前農村教師資源不足,仍缺少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缺乏引導學生建立陽光心理狀態、家長與孩子正確相處溝通的專業人員。
農村兒童道德素質仍有待提升,講臟話、給同學取綽號、在同學面前叫家人綽號等不文明現象嚴重,小學高年級學生甚至仍不知道綽號背后蘊含的不尊重、侮辱性意味。另外,學生也存在亂扔垃圾的不良習慣,下課后,教室內、路邊隨處可見折紙課的作品、課堂獎勵的包裝等垃圾,學生保護環境衛生的習慣有待養成。幫助小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文明衛生習慣,對農村地區實現精神文明層面的小康具有重要意義。
課堂為復式教學,一至六年級的學生混合在同一間教室共同學習,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差異大。這對興趣課程的教學影響較小,但對學科課程尤其是英語學科的教學具有較大影響,一二年級學生未接觸英語,而其他年級的學生則已正式接觸英語學習,有一定的基礎,這對備課、課堂教學產生了巨大的挑戰。
課堂管理方面,班級學生數額稍小,僅四十人,相比縣城普通小學的班額較小,且有助教共同協助,基于上述兩點,理論上課堂管理較為輕松簡單,但實際上,支教的教師仍是在校大學生,對學生來更像是哥哥姐姐,缺少學校正式教師所具備的教師威嚴。再者,支教上課氛圍較為輕松,且學生年齡差異大,部分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打亂教師的教學秩序。在采用強化版、小組積分賽進行教學中,雖然激發了學生上課的活躍度與參與度,但因新手教師對課堂、學生的掌控能力仍較低,整個課堂秩序顯得較亂。
學生學習效果方面,出現學生課堂中掌握程度較好,但課后老師提問、第二天課堂提問、測試時又回答一塌糊涂的現象,這不僅僅反映出學生課后未及時復習鞏固,同時也是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的警醒,教師在采用教學策略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也需要思考如何讓學生高效掌握課堂內容。
教師強化物使用方面,存在部分教師以糖果、飲料等食物作為強化物的現象。個人認為應避免使用食物作為強化物,一是食品安全問題,若購買的強化物有問題,造成集體的食品安全問題以及后續的一系列問題;二是鑒于學生身體健康,糖果、飲料都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且教師甚至學生家長并未查詢、檢測學生的易過敏物,在這種情況下給予食物獎勵,潛藏食物過敏隱患。而且,低年級學生年紀小,若在食用過程中出現哽咽、嗆的情況,容易引發安全問題。三是學生在家里、教室的教養方式不同,大部分學生在家里并無強化物,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強化物,學生逐漸認識、體會到強化物帶來的喜悅與滿足感,課后回到家里則可能出現父母不給予獎勵則不完成相應任務的情況,造成家校不統一的情況。另外,小學生年齡小,在得到教師的強化物后,可能僅僅知道舉手參與課堂互動是教師認可的行為,但仍不知道教師本質上強化的行為是學生掌握了課堂內容,因此,教師在給予強化物時應注意明確說明強化、鼓勵的行為,避免產生錯誤認知。在使用的強化物種類方面,個人認為家庭作業量的增減較為直接有效。布置作業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復習、鞏固課堂內容,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優秀、課堂內容掌握程度高,適當減少課后作業量即是對學生這一行為的肯定、鼓勵。相反,學生課堂內容掌握程度低,則可增加適量作業,彌補課堂內容。
時間:2022-03-02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