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揚的青春
長篇報告文學《淬火青春:大學生從軍報告》是著名報告文學作家傅寧軍對新時代大學生群體從軍報國之路進行描寫記錄的力作,反映了這個青年群體充滿理想和激情的個性特征和精神風貌。作者以全景式、立體式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生動的大學生軍人及軍嫂群體的人物畫卷,以其老道樸實且充滿文學性的筆觸,為我們提供了一本思想性、紀實性和文學性兼具的優秀傳記式、檔案式作品。
軍隊對大學生從軍群體的影響和大學生從軍群體給軍隊帶來的變化正是這本書所要突出的主題。作家傅寧軍以“強國夢”、“強軍夢”為切入點,將焦點投向基層作戰部隊,通過采訪數百位相關人物,著成此書,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后不同階段人民軍隊人才建設的不同政策和特點。特別是對大學生群體從“緩征”到“應征”,再到依托重點院校培養的“國防生”和普通高等院校的“特招”,以及60后至90后等幾代大學生軍人從軍經歷和心路歷程的異同探究,揭示了國家和軍隊對于兵員成分的優化調整和大學生從軍問題的探索、實踐。同時也引發人們對于強軍變革這一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時代課題的思考。
作品寫作的重點聚焦于數百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大學生從軍個體。作者經過長期的追蹤和采訪,通過“抉擇”“砥礪”“跨越”“重塑”“兵魂”等五個章節,分別呈現了新時代大學生從軍群體的人生道路選擇,理想信念追求,接受歷練,超越自我,而最終成為一名合格軍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面,有彷徨迷茫,有義無反顧,有嘲笑和不理解,有血淚和不放棄,而伴而隨之的,是大學生群體從當初“天之驕子”到如今“比肩皆是”的時代變化。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經過軍營和時間的歷練,當初稚嫩的大學生們部分已成長為高級將校,成為所在單位的主官和中堅力量,而新生代的大學生從軍群體則更多地在部隊各級崗位上發揮著自己的才干,成為各級的骨干兵魂,成為人民軍隊實現現代化、信息化、正規化不可或缺的關鍵力量。作品的另一部分著墨留給了軍人堅實的后方——勇敢而偉大的軍嫂群體。通過軍嫂群體在婚戀過程以及生活中的尋常點滴,體現了軍戀軍婚的不易和彌足珍貴,同時將充滿淚光、不舍和離別的細節融進文字當中,擊中了讀者內心最軟的部分,讀罷無不感同身受,為之動容。
好鋼需淬火,青春需磨礪!整個作品中讓讀者印象最深刻的是整個大學生從軍群體的意氣風發和堅韌不拔。這些大學生個體無論是出身家境優越的獨生子女,還是出身普通家庭,無論是面臨大國企、公務員的就業機會,還是面臨出國深造、考研的選擇,無論是面對與女友、愛人朝夕相處的甜蜜,還是面對兩地分居的苦澀,最終都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綠色軍旅。他們都懷揣著一顆從軍報國、建功立業之心,從城市來到偏遠的山區、海島,選擇了最基層的單位,在這里燃燒青春,奉獻自我。雖然其中有個別人因為種種原因選擇了提前退出和逃避,但更多的人還是選擇了堅持,不斷調整自我,經受住了考驗。淬火的過程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而堅持下來的大部分人,則都汰去身上的雜質,完成靈魂的重塑,最終熔煉成鋼,實現了由地方青年到一名合格軍人的轉變。
談及此書對自己的影響,可謂至深至純。我本身就是大學畢業后特招到公安邊防部隊服役工作,作為一名大學畢業后從軍的大學生,我所感受到的就是這部作品貼近生活,尊重事實,真切地反映了大學生群體在從軍之路中的所思、所遇、所悟。書中的王意東、賀霖等大學畢業生的入伍、歷練經歷和范曉、蕭黎等大學生軍官的婚戀經歷,與我如出一轍,我似乎都能從他們的某段經歷中獲得代入感,尋找到自己的影子,讀著讀著竟也淚流滿面,是青澀,是無悔,是成長,是蛻變,酸甜苦辣,五味雜陳!2018年,根據中央深化跨軍地改革的總體部署,我所在的公安邊防部隊集體退出現役,全部轉改為人民警察,由橄欖綠轉向藏青藍,從部隊回歸地方,我們面臨的又何嘗不是部隊給予的又一次“淬煉”。而正如書中所說的“軍隊尚武的氛圍如同一把雕刻刀,對于一個人的重塑是全方位的”“艱難地適應,痛徹地打磨,堅韌地重生”,我們也將繼承軍隊淬煉重塑的成果,在新的征程中帶著青春、熱血和理想再次出發。書中這些真實的故事、真摯的情感,深刻展現了新時代大學生群體在融入軍營、超越自我過程中不怕苦,不服輸,頑強拼搏,團結協作,甘于奉獻,勇于擔當的精神風貌,而這些,恰恰是實現強國夢、強軍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的指路明燈,為我們當代青年的人生選擇和理想追求提供了精神坐標。
時間:2022-03-04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