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祖愛蓮
我的先祖,名叫周敦頤,是北宋時期的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其人其事,但如果提起那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愛蓮說》,想必是很多人都耳熟能詳的,沒錯,這就是先祖周敦頤的著名之作。
北宋天禧元年端午之日,周敦頤出生于道州(今湖南道縣)樓田堡村,他的家族是當地的書香望族,他的祖上周如錫是唐代征南大元帥、父親周輔成曾任桂陽縣令。后來,周輔成英年早逝,周敦頤隨母親鄭氏投奔舅父——當朝龍圖閣學士鄭向,遂博覽群書、總匯百家、集其大成,開創了理學。后來,周敦頤因為舅父鄭向之蔭入仕,從此開始了三十多年的仕途生涯,先后任主簿、知縣、通判、知州、提刑、知軍、虞部郎中,入朝外委,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周敦頤是著名的清官廉臣,所以其任官生涯中留下了許多執政為民的故事,諸如擲笏棄官、寫書誡侄、春州洗冤、端州治吏、草鞋踏瘴、捐奉濟困等等,每個故事都深入人心,成為后世為官者們效法的楷模。
周敦頤平生惜墨,終其一生,所遺文字不多,比較著名的有《愛蓮說》《太極圖說》《通書》,其中《愛蓮說》更是其處世準則、治學態度、執政理念的體現。在《愛蓮說》中,周敦頤通過對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的品質的描寫,表達了他雖身處濁世但仍然保持清白正直、不與當權者同流合污的個性和精神,以“花中君子”喻蓮,就是他對于“人中君子”的追求。周敦頤以“蓮”說“廉”,認為為政者當以蓮花品質為榜樣,廉潔自愛、清白流芳;因此,自那以后,蓮花就成為廉潔的代名詞,后世為官者皆以周敦頤為先賢,興建濂溪祠、開拓蓮池,以此來緬懷周敦頤的高風亮節,所以目前國內儒家建筑除文、武廟外,數量最多的就是濂溪祠。
周敦頤是中古時期的圣哲,他的學術和品德為時人及后世敬重,北宋大儒黃庭堅就曾言:“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我為我這位愛蓮的先祖感到自豪,此后,我也將不斷地學習他的精神,并將其發揚光大,讓“愛蓮”成為構建和諧社會時代的主題。”
時間:2022-03-04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