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伍子胥
正青春年少家破人亡,逃亡之路一波三折,過昭關一夜白頭。他曾鼓腹吹簫乞食雨市,后率軍攻破楚國報仇雪恨掘墓鞭尸。這就是隱忍、剛烈、充滿血氣之勇的伍子胥的復仇之路。結局卻被迫自殺,令人遺憾。究其根因,主要有三:一是吳王的剛愎自用,不分忠奸;二是小人的詆毀、挑撥;三是伍子胥自身性格使然。歷史選擇了他,最終卻又刺痛了他,他在歷史中劃過了璀璨一筆,在史書中譜寫了屬于自己的英雄篇章。
吳越春秋是先秦歷史很精彩的一頁,夫差、越王勾踐、伍子胥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人物相繼登場,上演一幕幕精彩絕倫的好戲,在這其中,伍子胥是一個貫穿始終的人物。伍員,字子胥,楚國人,他的父親伍奢是楚國太子的老師,為人正直。后被奸臣污蔑,楚平王于是扣押了伍奢,想要斬草除根把他一家全殺掉。伍子胥的大哥伍尚隨父親慷慨赴死,而伍子胥則背負復仇大計與太子一同踏上逃亡之路。從楚到宋,出宋至鄭,最后逃至吳國,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有謀反之心,但顧及到公子光對他的擔憂,伍子胥沒有親自協助他,而是獻上一名猛將—專諸,來幫助公子光刺殺他爹,奪取王位。后來,公子光果然成功,自立為王,他就是后來的吳王闔閭。于是伍子胥得以重用,頒布一系列措施,從民間制度到軍隊管轄,處處都大有作為,頗見成效,使吳國一時成為東南地區的強國。
待到時機成熟時,伍子胥的復仇計劃也就提上了日程,馬上舉兵攻打楚國,楚軍兵敗如山倒,很快被攻破,楚平王當時已經死了,他的兒子楚昭王也逃亡了,于是伍子胥就把楚平王的尸體挖出來鞭尸泄憤,大仇得報。然而往往勝利到來之際也是災難悄悄來臨之時,吳王闔閭的兒子夫差即位后,沒有聽從伍子胥的建議徹底消滅越國,反而聽信了饞臣的造謠之言,一怒之下賜死伍子胥。至此,伍子胥的一生以悲劇登場,以悲劇謝幕。這位有計謀能隱忍的政治家為何淪落到如此田地?促成他悲劇命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歷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讓我們覺得遺憾和惋惜,遭際悲慘、忍辱偷生的伍子胥之悲劇是中華文明史上少有,也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英雄了。伍子胥傳奇而又悲慘的逃難一生著實令人惋嘆吶!
時間:2022-03-06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