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豐咸茶歷史文化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種類繁多,中國的茶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而今天我將為大家介紹一種“茶”,大家可能會問這里的茶為什么加引號那?我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種茶似茶而非茶,他的名字叫做“咸茶”。
一、咸茶的起源
中國產茶,并發展成茶道。茶可以治病,古稱瑞草,作草藥用。神農氏說:“苦茶久服,可以益思。”唐代陳藏器說“止渴除疫,貴哉茶也,茶為萬病之藥。”明代李時珍說:“茶飲之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以上歷代醫藥學家對茶的論述、評說,都道明了茶對人體健康的作用與功能。飲茶起源于唐興起于宋,由于宋徽宗嗜茶的影響,中國的士大夫們興起“斗茶”,又叫“茗戰。范仲庵的《斗茶歌》就描寫了當時的盛事云:“北苑采期獻天子,林下豪雄先斗美。”
據史料記載,明正統年間(1436-1449年),閩南一帶百姓大規模遷徙粵東,隨后陸續流入海陸豐。其時他們也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陸豐咸茶就是他們南遷帶入并留傳至今的飲食習俗。陸豐咸茶,陸豐民間稱泡茶、泡芝麻茶、泡爆米花茶和泡菜茶。是陸豐舊時民間群眾接待客人的方式之一。現在,陸豐每個家庭仍然留存有一套擂咸茶工具。
二、咸茶的興起
在陸豐,有“咸茶”這一名稱是改革開放后的事。以前統稱“茶”或“飯茶”“菜茶”“起鼎茶”。出現在禮儀活動中的叫“大泡茶”。要是在上一年有添男丁的人家一定要在農歷正月十一“大泡茶”。俗稱“泡丁茶”。在農村是請全村的鄉親都來吃,在城里即是請鄰居、親戚、朋友。來的賓客越多越好,主人越高興。之所以有“咸茶”這一叫法,大概是為了區別于以糖料、糕點為茶點的“淡茶”。
海陸豐咸茶甘香醇口,既具有茶葉的芬香、薄荷的甘醇,又具有炒米的脆、花生的酥、芝麻的香等口味。故有健脾利胃、延年益壽之功效。吃咸茶的習俗,代代相傳,由來已久。清代茹敦如《越言釋》載:“江廣間有擂茶,是羌鹽煎茶遺制,有存古意。”清道光年間海豐舉人黃漢宗亦有詩云:“海豐時俗尚咸茶,牙缽擎來共一家。厚薄人情何處見,看她多少下芝麻。”寫出了清代海陸豐吃咸茶的盛況和人間世俗情態。
陸豐咸茶主要有“飯茶”、“苦刺心茶”等兩種飲食形式。其中“飯茶“流行于甲子鎮以及湖東一帶沿海地區。其制法是:將茶葉、芝麻、薄荷等陸續擂好沖上開水后,在碗上泡上燜熟的干飯,有的還加上煮熟的白米豆、綠豆等豆類及配料,放入爆米花,即成“飯茶”;“苦刺心茶”則盛行于東海鎮,以長在該鎮附近山區山坡、溪旁的一種叫“苦刺”的野生植物的鮮嫩芽心為主,放進擂缽,加入適量食鹽擂成漿沖入滾水,加上爆米花和炒過的花生米等佐料就可飲食。
三、咸茶的現狀
如今,海陸豐人還延續著這一古老的習俗。除平時在家里以食咸茶頂替早、午餐外,婚娶、壽訂、添丁、新居落成等,定要請親戚朋友等到家大擺“咸茶宴”。男方向女方定婚要請“定頭茶”,女方則要回請“定婚茶”。病人出院答謝慰問的人,要請“過運茶”。同時,它還是溝通鄰居同事感情的一種交際手段。故民謠云:“海豐婦女興咸茶,牙缽擂起鬧喳喳,敬老愛幼在此睇,不在炒米減與加”。現如今咸茶已經成為海陸豐人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逢佳節必有咸茶的身影,其深深影響著海陸豐的居民。
時間:2022-03-07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