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的土地才能孕育出人間的芳華萬物,植根于人民的作家才能寫出激蕩心靈的文字。縱觀古今,書寫時代的作家不少,但真正能喚醒靈魂的文字并非指不勝僂。國難當頭時,魯迅先生曾用一支辛辣的筆喚醒了國人麻木的靈魂;中國夢復興的新時代,林振宇先生同樣用他的文字點亮了迷茫中的國人的心燈。
初識林振宇,源于他的《讓夢想站立起來》。其真實質樸的文字、循循善誘的語言,讓我仿佛在跋涉已久的沙漠中突遇一泓清泉,又如在漆黑的夜晚航行時驟然看見遠方閃亮的燈塔,或恍如在混沌的夢中徘徊時聽見了山寺晨鐘的撞擊……沒有夢想,何為人生?我的夢想瞬間被激活了!難怪傳記作家冷冰盛贊此書:“這是國內第一部從個人維度闡釋中國夢的專著,是一部契合時代、宣傳中國夢的奇書。”
在書中,作者以《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夢》開篇,用9篇短文緊緊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這一主題而結構成章。其中《多夢的民族》從遙遠的歷史寫來,在美麗神話和傳說中寫意夢想,也正因為懷揣夢想,朝代才得以更迭延續,至新中國成立后,古老的民族重新煥發了活力和生機。在《中國自信》中,作家把自信從“國民”提高到“國家”的高度,提出要堅定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讓自信成為國家的一種精神氣質,“昂揚闊步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中國力量》《中國精神》和《中國夢與傳統文化精粹》則寫出要凝聚“勤勞、智慧、團結和鍥而不舍”的力量,匯聚以“愛國主義”和“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傳承“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的傳統文化精髓,銳意進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林振宇用飽滿的民族情懷書寫出鮮明的時代特征,指出“中國夢,也是每個人的夢”,他用平和親切的口吻向我們講述他曾經的夢想,以及他在追夢道路上遇到的荊棘和艱難,指引正在追逐夢想的迷途中的人,不管你身處怎樣的困境,只要勇于追尋,夢想終將站立起來。
寫這本書時,林振宇的夢想已經站立起來了。出身寒門的他,最初只是鋼鐵廠的一名普通工人,但他心懷夢想,一邊在基層車間經受困苦的磨煉,一邊爭分奪秒利用業余時間努力自學,下夜班后也顧不上休息,手不釋卷苦讀到深夜。他熱愛故鄉小興安嶺這片神奇的土地,他飽含深情地書寫著時代的進步、自己的覺悟。但追逐夢想的道路布滿了荊棘。積勞成疾,他患上了嚴重的神經衰弱,出現了胸悶、頭昏的癥狀;在冶煉現場,他的衣褲常常被烤糊,鞋底被烤焦,有一次搶修設備故障,他與死神擦肩而過;同伴們不理解他,看到他在機器轟鳴、燈光昏暗的車間里看書,他們嘲笑他是神經病,認為他要能考上大學,太陽得從西邊出來……這一切都沒有令他退縮,他不畏病魔,用頑強的意志繼續埋頭苦讀,甚至用大頭針扎太陽穴來完成全國高等自學考試;他不理會同伴們的譏笑,相信自己的夢想終會成真……十年過去了,他通過自考拿到了中文本科文憑;又一個十年過去了,如今他已經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被授予“感動伊春年度人物”、“優秀專門人才”等榮譽稱號,還獲得了“青年五四獎章”,成為新時代宣傳和學習的先進典型。但他并沒有滿足于個人夢想的實現,他要幫助更多的人實現夢想,他到大中專院校做巡回事跡宣講,用自己的人生遭際激勵迷茫的追夢者;他獨資創辦文化傳媒公司,已幫助全國近二百位業余作者圓了寫作夢……他堅信,只有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和夢想成真的那一天,才能匯聚新時代的磅礡力量,讓我們偉大民族最終實現復興夢!
其實,《讓夢想站立起來》是林振宇先生“四書”中的第三本書。在此之前,他已經出版過《思想者》《中國人的另一面》兩部專著。其中,《思想者》是林振宇的第一部專著,創作并完成于他父親去世后的第二年。為了慰籍父親亡靈,他強忍著巨大的悲痛,幾經周折終于出版了這本書,那一年,他剛好30歲。而在此之前,他已為此書做了長達十年的準備,十年鋼花與鐵水的洗禮,十年血凝汗鑄的思想結晶,終于成就了《思想者》。在書中,他講述了成為思想者矢志不渝的成長歷程,他的貧寒身世、他的苦澀失戀、他曲折的打工經歷,以及他對夢想的堅守、水滴石穿的奮斗之路……他用最真實的筆觸,書寫著他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他做為“思想者”的思悟。
為了夢想,他多年來筆耕不輟,在他37歲時,他花費4年時間創作的《中國人的另一面》在歷經近百家出版社退稿后于千難萬難之中最終面世,這是他的大成之作,曾獲得參評魯迅文學獎的資格。由于此書與柏楊先生的《丑陋的中國人》有異曲同工之妙,林振宇先生也被稱為中國大陸的“柏楊”。從文學價值而言,《中國人的另一面》不僅很好地完成了喚醒國人靈魂的使命,而且還是一本優秀的素質教育讀本。該書分《道德之眼》《文化漫筆》《心理萬象》《思想爭鳴》四卷,縱橫捭闔,通古達今,既融儒道釋之精要,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又緊密契合當今時代痛點,思想通透,發人深思。其中,《中國人向前進還是向錢進》對種種拜金主義現象給予了尖銳地批判;《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爭氣》對中國游客在海外的種種不文明行為進行了“知恥而勇”的呼吁;《中國人的飯局》《中國人不差錢》等篇章對飲食文化、房價、酒駕等社會道德滑坡現象進行了揭示和批評,以警醒國人反思。原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生導師、魯迅研究學會會長林非先生,曾親筆力薦這部近30萬字的民族性研究專著:“此書秉承了魯迅的精神,閃耀著啟蒙的光芒……值得認真地進行閱讀與思索。”
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大夢誰先覺:人生應該走向何處》是林振宇41歲時出版的第四部書。在這部作品中,曾經的“思想者”更加睿智,業已不惑之年的他,進入更深刻的思索階段,他關注人的精神追求,通過《思悟人生》《智慧人生》《交際人生》《歷練人生》《精彩人生》《覺醒人生》《至善人生》七個章節,對應通往至善人生的七個階段,循序漸進地引領人們思考:人為何而生?為什么人生的煩惱不斷?怎樣看待死亡?人生是苦的嗎?如何才能獲得快樂、幸福、智慧、成功的人生?人生應該走向何處?這本書指引我們要學會向內找到自身具有的人生智慧,在思悟中不斷精進,直至漸進到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
林振宇先生的“四書”是他二十年思想的結晶、智慧的精粹。其文字質樸但不乏文采,言近但意旨高遠,呈現出獨特的創作風格。
從表現手法上,他擅用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手法。在《思想者》一書中,其代表作《犟松》象征著作者頑強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志:“它太犟了,不肯向命運低頭,也不屑于自己外表的瘦小和同伴們的嘲弄,緊緊地抓住泥土,把身子斜向上伸出來。因為它知道,生存環境無法改變,只能改變自己……”
而最令我感動的還是《讓夢想站立起來》一書中的《小草》:小草有一個愿望,就是長成一片綠色,獻給哺育自己的母親——大地。但就是這個簡單的愿望,它也難以實現,“命運之神最愛捉弄人。她神通廣大,面目猙獰,不可一世的樣子,意圖讓我屈服,任從她的擺布。然而,倔強的我又怎能向她低頭呢?”于是,命運之神生氣了,“她把我拋棄在一個陰暗的角落里,還把一塊重重的石頭壓在我的身上,讓我幾乎喘不過氣來……她驅使著暴風雨向我襲來……突然,一陣凜冽的寒風刮來……我穿著單薄的衣裳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漸漸地,我被凍僵了,失去了知覺……”看到這里,我為小草的遭遇感到心酸,為作者遭受的苦難大鳴不平,為什么命運對他如此不公?我怎樣才能幫助這棵小草?但作者在文末向我們展示了他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我好像做了一個夢,我仿佛看到我的夢想就在前方……我想,既然冬天來了,那么春天還會遠嗎?”讓我在憂與喜中起伏難平,既感慨作者在追夢道路上的命運多舛,又欣喜他的堅強和勇往奮進。
在文學思想上,林振宇先生始終堅持著真善美。他用最真實的筆觸,書寫著他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他做為“思想者”的思悟。讀他的書,仿佛和他促膝而談,同他一起經歷那些痛苦和感動,讓我倍感親切的同時,又領悟深刻。林振宇是善良的,他的文字皆以助人為目標,這使得他的書具有很強的辨識度。在當前琳瑯滿目的以關注“小我”、追求享樂或歲月靜好為訴求的眾多圖書中,他的文字始終保持著清醒和冷靜,在一片喧囂中,他關注的永遠是“大我”的實現,傳遞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引領人們在文學之美中發現心靈之美、人性之美,從而一步步走向至善的境界。
林振宇的創作思想與其獨有的人生經歷密不可分。他寫出《中國人的另一面》時,已經在轟鳴的工廠車間里工作了17個年頭。他植根于人民大眾,浸泡在底層疾苦中,同時他還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政治思想積極堅定,這使得他的文字風格既清醒謙遜,又溫潤細膩。他讀書破千卷,尤愛讀《道德經》《易經》《毛澤東文選》,所以,在他的筆下,引經據典,信手拈來,箴言哲思,渾然天成,行文之中不時透出智慧的禪機。
作家的文風在《中國人的另一面》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將該書與柏楊的《丑陋的中國人》兩相對照,會發現兩本書的寫作風格和表現手法大相徑庭。柏楊生于1920年,其雜文成就很高,曾被列為臺灣十大暢銷作家之一,1985年出版《丑陋的中國人》時,他已經65歲。他的人生閱歷和文壇地位使得他的文字諷刺尖銳,辛辣嘲諷,他時常將中西文化進行對比,所發出的醒世疾呼振聾發聵,但也引發了巨大的爭議。林振宇生于1976年,同樣是以雜文見長,但他身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同時又是由社會最底層的草根通過奮斗逆襲成為作家的傳奇人物,他深受魯迅、毛澤東思想的指引,因此,他的文字如春風化雨。他關注底層百姓的疾苦,能站在群眾的立場發聲,同樣是為了警醒國人,但可以看出他對國人的愛之深、責之切,以及共產黨人才有的覺悟和包容。
創作思想的“真善美”使得林振宇的創作風格始終如一。在《思想者》和《讓夢想站立起來》中,他用自己的人生遭際激勵著迷茫的追夢者,他遭受的所有苦難,都為他提供了思考和超越的機會,成就了日后的思想者、覺悟者。在《中國人的另一面》中,他以廣闊的視野和深邃的思想,突破了先前對個人命運遭遇和得失悲喜的感慨,轉而自覺地關注社會和國民性。他沿著魯迅的方向,繼續對國民性進行思想啟蒙,大膽地揭露中國文化的痼疾,表達的是他對國家對人民的誠摯之愛。而《大夢誰先覺:人生應該走向何處》,則是關注人的精神追求,是作者對生命的終極關懷。抗美援朝老戰士、黃繼光遺照的捐贈者、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謝萬丁老先生特別喜歡《大夢誰先覺:人生應該走向何處》,他曾親筆寫信給林振宇:“讀此書后受到感悟。你是一位思想者、追夢者,走出了人生的豪邁,可喜可賀!我想,在當前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你這本與時俱進,與時代同行的好書,應廣泛宣傳,為社會增添正能量。”
閱讀林振宇的“四書”,無疑是一場洗禮靈魂的精神之旅。每每捧讀,我時而心痛,時而感慨,時而隨其斗志激揚……林振宇的筆尖飽蘸深情,他的思想浸潤正氣,他筆下的文字如清泉,如甘露,汩汩流出,滋潤著讀者的心田。由此不禁思考:新時代,我們需要怎樣的作家?需要怎樣的文字?林振宇通過多年創作實踐啟示我們:一個好的作家,首先要有根植于內心的文化自信,要能耐得住寂寞,自覺摒棄浮躁和低俗;其次要能扎根民眾生活的沃土,永遠“接地氣”;除了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外,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鐵肩擔道義”的社會責任感。他的“四書”思想精深,牢牢把握了時代的脈搏,吹響了新時代奮斗的號角,讓我們在激越的文字中找到追逐夢想的力量,讓我們得以不斷完善并超越自己,做新時代的追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