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班主任之身份,隨共建組家訪
共建組的隊員選中了一位學生,一和我說明情況,我就立馬和學生說下午要去他家里拜訪。學生想了想,很安靜地點了點頭。
這個學生,名叫卓熹,一開始讓我有點頭疼。作為三年級的班主任,卓熹是非本校學生,所說的非本校,即還在上幼兒園,由于一些原因,我們破格收取。也正是因為年齡的關系,他不想和別的的小朋友一起玩。就連文藝晚會最后的活動——唱歌、跳舞、朗誦以及話劇等,他都不想參與。無奈之下,我邀請了其他班的班主任一同勸他參加文藝活動,都被他無情地拒絕了,我更加擔心了。第二天,我很驚訝地發現,卓熹漸漸和旁邊的同學交流玩耍了,讓我不得不和其他班班主任感嘆,小孩子變臉真快!
走進學生家,直接了解學生。卓熹的媽媽,是個讀書人,很了解卓熹和學校的一些情況。卓熹媽媽說:卓熹由于年齡比較小,比較喜歡玩泥土或者玩具,對于唱歌跳舞不是很感興趣,這讓我放心多了。
通過家長視覺,深入了解基層教育狀況。我們問到了學校第二課堂活動的相關情況。卓熹媽媽說:“學校懂得地理位置偏僻,師資力量比較薄弱,像第二課堂類的節目,只能由主科老師兼任教學,所以大部分老師也只是拿來上主科,又或者是讓學生自由活動”。
從家訪中可以看出,遂溪地區基層的第二課堂活動比較薄弱,也說明了這個地區人們的生活比較貧困,學生的課余生活有待重視以及加強。
時間:2022-04-01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