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力求完美
什么是工匠精神?它的核心是一種精神或者一種情懷,是把一件工作、手藝當作一種信仰,把它做到極致,做到別人無可替代。廣東磚雕大師何世良,20年的一絲不茍讓他從一位初中畢業生成長為省級非遺項目磚雕傳承人,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繼承,創作出不少大型作品,被授予“廣東傳統建筑名匠”、全國“磚雕大國工匠”等稱號。
如果你曾去過何世良大師的工作室,你會被一幅幅精美的磚雕作品所吸引。作品呈現了香蕉、荔枝、龍眼等,構圖疏密有致,頗富中國畫意蘊。栩栩如生,在青磚上表現如此精妙細節需要何等努力和時間。令人感嘆之余,不禁好奇,是什么讓他對磚雕藝術如此癡迷呢?
我想,首先是“不改初衷,一以貫之”的信仰。杰出、偉大的工匠,一輩子都在做一件事,正是因為這種信仰與這種耕耘不輟的愚公精神,創造了一件件的經典作品。這種工匠精神與這種耕耘不輟的愚公精神,在社會發展迅速、生活節奏加快、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真是越來越難得了。
其次,是對自己創作的作品的標準嚴格、精益求精。榮寶齋的王玉良大師一生追求完美,他用了1667塊木板和一年半時間,完成傳世佳品《夜宴圖》木板復刻,至今無人再做第二份,因為太精妙、難度太大,其堅守細致完美的工匠精神令人嘆服。正因這樣的工匠精神,才獲得如此藝術精品。而放眼四周,在中國式制造崛起的過程中,有部分企業急功近利,追求見效快、成本低,卻忽視了產品質量的把控,導致國民一度對日產、美產趨之若鶩。如果每個人都有王玉良大師那樣的精神和信仰,靜下心來,摒棄浮躁之氣,專心做好每一件中國制造,那么中國制造一定會大放異彩。
第三,“工匠精神”還需要持之以恒的韌勁。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每件事的成功都要經歷波折。在學習中,在生活中,我們也需要“工匠精神”,懷著永不服輸的決心、定要成功的意志、力求完美的精神,去一次次地努力,永遠比上一次做得更好,這就是我們努力的意義。成功從來不容易,正是因為如此,它才更促使人成長,這件事的成功才更值得我們追求。
親愛的少年,相信自己,鼓足勇氣,只管朝著自己的目標奮勇前行吧,不懈努力,不斷進步,勝利必將屬于你我!
時間:2022-04-07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