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中之志
三月的南方,籠罩在一片潮濕之中。在這濕漉漉的回南天里,我終于讀完了何建明先生的長篇報告文學《落淚是金》。此刻的心情,猶如此時的天氣,略帶壓抑,又不同于此時天氣的懶倦,無限思緒彌漫開來......
為何“落淚是金”?帶著困惑的心情,我翻開了這部作品,隨之而來的,卻是愈來愈沉重的心情,愈來愈多的愁緒以及愈來愈深的反思:這是一部記錄貧困生坎坷求學之路的報告文學,敘述了家境貧困的學子對于上學的渴求與無奈、孜孜不倦的貧困學子如何自救的勵志與感動,還有社會各界對貧困生的同情與援助。每一句話,每一個故事的背后,總是凝聚著難以言狀的生活壓力和為人稱道的人性光輝。所謂“落淚”,有傷心,有感動;所謂“金”,是勵志,是堅強。“不為窮變節(jié),不為賤易志。”《落淚是金》向我闡釋了淚水如何凝成金子,金子如何鑄就淚水的一段又一段充滿教育意義的故事。
“人窮志不窮”
還記得開篇的石開嗎?從小時候苦苦哀求父親讓他上學,再到后來名落孫山卻不屈不撓,經歷一年的補習之后終于考上大學。他窮,但從不放棄考大學的志向。這樣的石開,不止一個,也不止十個,不止百個……家境的窘迫,經濟的潦倒并沒有成為他們追求遠大志向的阻力。在別人鄙視嘲笑的眼光下,他們堅持不懈,奮戰(zhàn)到底。前方道路即使再艱難,心中那盞明燈的光芒從未減弱,心底那個純真的求學夢從未動搖。他們用超乎常人所能承受的苦與累來爭取那一個在常人看來再平凡不過的求學機會,至此,我不禁肅然起敬。
“窮則變,變則通”
關于這里的“窮”,我想暫時將其處理為窮困的意思。借用“窮則變”這句話,我想談談我在這部作品中看到貧困生自救的感受。貧困的家庭注定無法給予這些學子們多少物質上的支撐,如何堅持自己的大學之路成了貧困生的另一個挑戰(zhàn)。當我讀到這些特殊群體為交學費四處奔波,時時惆悵,不禁潸然淚下。自救之歌是那么地悲壯!為了學費、生活費,他們不得不放下“天之驕子”的尊貴,甚至處處忍讓,賣命拼搏。自救之路是辛酸的,同時,自救之路又是值得驕傲的。我從中品味到了這些打工學子的勵志精神。他們之中,有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并變通者,不僅憑一己之力改善了自己的境況,還幫助許多同伴解決了問題,實在是令人欣慰。
“眾人拾柴火焰高”
在貧困生自救之時,社會各界也紛紛響應,為貧困生施以援手,希望能夠為他們撐起一片藍天。“1995年末的一天午飯時,從不在學生食堂就餐的幾位老教授來到異常擁擠的學生食堂打菜處巡查……不幾日,校報《新清華》以醒目的位置看刊發(fā)了這幾位老教授以‘清華大學僑聯(lián)’名義向清華全校和全體清華校友發(fā)出的一封援助貧困生的‘倡議書’……”沒有華麗,只有碩果。其實不止清華大學,各個高校都在為解決貧困生問題而籌措。校園崗位補助、貧困助學金等等,貧困生的問題越來越受到了關注和重視。社會人士不論家境貧富,紛紛慷慨解囊,只為學子不需再“失淚大學城”。人性美與善的光輝,在援助貧困生的事例中持續(xù)閃耀著……
時常感到慶幸,雖然我的家境不算寬裕,但遠比作品中的貧困生們幸福得多。然而,這并不能成為自己松懈的借口。這部作品讓我更加感恩我所擁有的一切:我的親人、我的朋友、我的學習……同時,《落淚是金》的“窮”中之志會成為我求學路上的一記警鐘,告誡我遠在他方有那么一群沒有我幸運卻一直很努力的人,也會成為我人生道路的一盞指路明燈,不斷指引我向真善美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