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與志
一面是無法躲避的貧窮,一面是無法放棄的大學夢,當貧窮遇上了心底的那份追求,他們會如何抉擇?
何建明老師的《落淚是金》,讓我們看到了大學并軌收費后學生貧困不堪的生活狀況,家里本就一貧如洗,生活困窘,奈何一顆顆熾熱的心,充滿了對知識的追求和對大學的渴望。錄取通知書的到來,本應是這份熱愛最直接的回饋,也是所有大學生夢寐以求的時刻,但是此時的他們卻無論如何也笑不起來,因為這意味著自己不僅無法打工以減輕父母的負擔,反而要在這本來就困窘的家庭里支付上千元的學費。世代以農田耕作的大山里,祖祖輩輩都清楚,讀書是唯一可以走出大山改變命運的途徑,可是現實擺在面前,高額的費用讓這些寒門之子徘徊躊躇,讓父母憂心憔悴。
大學,是改變窮苦命運的起點,是學生眼中文化氣息遍布的神圣領地,也是為社會培育新一代人才的殿堂。在這里可以滿足大學生心中對知識的無限探索,也可以實現遠在千里之外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愿。可是,即使走進了這“象牙塔”,并不意味著所有考驗到此為止,相反,之后的困難也接踵而來。“貧困”二字,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內心的掙扎越多,承受的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他們必須躲在暗處,用強大的內心去面對旁人異樣的目光。還好在這時,國家和學校伸出援助之手,開辟綠色通道,發放補助金,提供勤工儉學的機會,讓這些已是無路可走的大學生暫時松了一口氣。可是,我們不知道的是,在多少個不眠之夜,少年望著漆黑的某處,雙手緊攥著已是身無分文的口袋,轉眼淚濕眼底。
是的,他們落淚了。為了什么落淚?為了求學之路的坎坷不平落淚,為了學校社會的慷慨施助落淚,為了傾盡所有也要完成自己的大學夢落淚。這樣的淚光,來源于最柔軟的內心深處,詮釋了發自肺腑的情感,經歷過貧困的磨練,終將如金子般發亮。
一直以來都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說法,此刻又何嘗不是?在《落淚是金》中,對“貧不懶志”一詞印象頗為深刻,我覺得這個詞很貼切地形容了從大山走出的寒門學子踏入重點大學,甚至是中國最高學府大門的勵志事跡。這些莘莘學子一樣擁有追求知識的權利,一樣是社會的驕傲,祖國的棟梁。托富勒曾經說過:“志氣和貧困是患難兄弟,世人常見他們伴在一起”,其實,貧困與志向并不沖突,重要的是,如何在貧窮之上建立起內心的碉堡,守護住迎風飛舞的志向之旗,這個才是不易之處,也是無可厚非的價值所在。
同為大學生的我,生活在現今社會,不用為了吃穿發愁,亦不用為學費苦惱,一切看起來都是那么的順其自然。所以很難想象到還有人為了上大學去打工,去做苦力,甚至是在路邊乞討,但是透過何建明老師的《落淚是金》,那一個個鮮活跳動的靈魂又讓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在貧困下依然咬緊牙關蹣跚前行的那份力量與執著。相信這種不認輸不向生活低頭的精神將會一直激勵鞭笞著我。
我們應該感恩,在那樣艱難疾苦的生活環境下,依然有人不被貧困打倒,為了自己心中的大學夢,讓我們見證了知識面前人人平等,寒門也能出狀元的心酸感人事跡;同樣感恩,感謝何建明老師把霓虹酒綠,燈花璀璨的另一面現實展示在世人面前,讓所有人為之震顫;感謝學校社會,讓貧困大學生可以繼續完成學業,追逐夢想,為國家造就更多人才。
希望所有大學生都可以守住心中的大學夢,并且堅定不移地去追隨它捍衛它,即使你家徒四壁,別無長物,也請一定記住——貧不懶志。
時間:2022-04-20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