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一高校2014級迎新金秋晚會上,女生冷艷熱舞表演激情火爆,秀臀、扭腰、提裙等動作前衛新潮,被稱尺度大。(10月03日中國新聞網)
這是來源于CFP視覺中國的圖片新聞。圖片和文字說明都很有沖擊力,容易讓人聯想許多,其中就包括負面的解讀甚至質疑抨擊,比如:“如此尺度過大的舞蹈表演,如果不標明是大學生,還以為是歌廳里的舞娘呢!”“這樣前衛的冷艷熱舞,是歡迎新生還是挑逗新生?”“學生不像學生樣,白浪費家長的血汗錢!”……種種質疑,把這場舞蹈說得一無是處。我覺得,持這樣觀點似乎有些錯覺。
為什么說錯覺呢?其看問題的角度就帶有明顯的教條主義傾向,在這些人看來,似乎大學生就是知識的化身,應該是文文靜靜的書生形象,容不得勁爆前衛,否則就不是正經大學生甚至不配“大學生”三個字。這純是老腦筋舊觀念,跟當年把青年人穿喇叭褲視為“奇裝異服”好有一拼。他們忽視了大學生也是青年人,具有青年人共同的特點,機械地把青春活力與低俗混為一談。
用什么方式迎接新生,沒有統一的規定。在迎新金秋晚會上,女生冷艷熱舞表演激情火爆,當用青春的眼光去欣賞,為有這樣的青春活力而歡呼。從舞蹈藝術角度看,秀臀、扭腰、提裙等動作即便前衛新潮也是正常的,畢竟這是舞臺上的藝術表演,有別于日常生活中的舉止。可以稱其“尺度大”,但不必用異樣的目光斜視,更沒必要假裝正經地驚呼。
大學校園,本來是充滿青春活力的地方。大學生活是青色的,不拘一格,富于創造,洋溢熱情,活力四射,無處不釋放著青春的正能量。青春永遠都是這些符號跳動旋律,創新與爭議并存,需要的是呵護性的理解與包容。剛入學的大學新生,離開了高中時期的約束,即將迎來的就是自由豐富的大學生活。經過這樣的角色轉換,新生們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將大學生活過得豐富多彩,既不將大學的美好時光都拘束在課堂里,又可以有所收獲。
青春的特色,不光是學習書本知識,還有愛情、人生、理想的元素,大學生活就是在追求、認知中沖撞中,形成特有的校園文化氛圍。大學新生抱著青春的向往,來到夢想中的校園。在迎新金秋晚會上,如火一般熱烈的舞蹈,或許會給新生勾勒了象牙塔里的多彩生活,詮釋著生命的怒放,激騰出希望的節拍,照亮夢想中的未來。從這個角度看,理應拋開世俗的偏見,鼓勵青年學生勇敢地跳起來,舞出自己的青春。
期待著青年大學生們,和著時代的節拍,在舞臺上舞動青春的同時,把青春氣息帶入學習、生活和工作之中,在校園和社會中展示青春的活力,在求知欲望、道德情操和社會本領等方面同步提升,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