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大學排名:全國排名194位。汕頭大學 廣東省汕頭市 本科 汕頭大學是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綜合性大學,是廣東省屬211工程(非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也是長期得到李嘉誠基金會捐資支持的大學。汕頭大學位于中國東南部的海濱城市汕頭,校園依山傍水,建筑風格優雅。汕頭大學圍繞有志、有識、有恒、有為的育人目標,致力于建設成一所有特色、國際化、受人重視的現代化高等學府。
科研機構:截止到2013年,學校有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教育部智能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分子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室;腫瘤病理學研究室。廣東省重點實驗室5個:廣東省海洋生物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數字信號與圖像處理技術重點實驗室;CAD/CAM中心;多學科研究中心;海洋生物研究所。廣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數學研究所;工程結構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廣東省重點產業科技創新平臺1個(汕頭輕工裝備研究院);廣東省高校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4個((輕工裝備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水產生態養殖與水產品加工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風電機組控制系統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智能醫學超聲診斷系統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廣東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地方政府發展研究所;華文文學研究中心)。廣東高校國際暨港澳臺合作創新平臺2個(風洞實驗室;人工智能與模式識別研究所)
學術資源:《汕頭大學醫學院學報》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萬方數據資源系統入網期刊,《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癌變·畸變·突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全文收錄《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汕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華文文學》[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會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圖書館:新館總面積達2萬1千平方米, 閱覽座位1500個,設有27個研討室,綜合展覽、會議、學生活動中心等功能;全館實現無線網絡覆蓋,便于查閱圖書館電子期刊數據庫連接網絡,在國內率先把UHF RFID電子卷標技術引入圖書流通及清點工作中。新圖書館館藏文獻總量超過174.3萬冊/件,其中潮汕地方文獻特藏被列入國家主推的大學數字圖書館國際合作計劃。
學術成果:2009年,科研經費首次突破4000萬元,比增36.9%。2012年,汕頭大學科研立項經費達8135萬元,比2011年增長15.7%。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科基金等各類國家級項目71項,批準經費達3,951.84萬元。 學校2010年被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SCIE)收錄論文236篇,收錄數創歷年之最;被SCI收錄的期刊平均影響因子由2006年的1.65提高至2011年的2.59,為歷年最高值;2005-2009年,共有323篇SCI收錄論文被引用913次,在全國高校排名中列第76名。在“2012中國高校Nature & Science論文排行榜”中,汕大論文篇均被引次數全國最高。
學科建設:截止到2013年,汕頭大學有國家重點學科1個,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廣東省重點學科4個:免疫學、藥理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基礎數學。[5]
截止到2013年,學校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基礎醫學、藥學、臨床醫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臨床醫學);含一級學科點覆蓋數,共有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化學、生物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 、信息與通信工程 、工商管理);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6個。教育部(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
教學建設:截止到2013年,教育部(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臨床技能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廣東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現代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新聞傳播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藝術與設計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CDIO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臨床技能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基于CDIO培養模式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工程計劃中心)。教育部2007年度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EIP-CDIO工程教育模式創新實驗區,汕頭大學醫學院臨床技能中心);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5個。 廣東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3個,廣東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7個(工商管理、藝術設計、法學、臨床醫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廣播電視新聞學)。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1個(工商管理,藝術設計、法學、臨床醫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廣播電視新聞學,護理學,應用化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漢語言文學);廣東省名牌專業4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臨床醫學、工商管理),廣東省重點專業1個(臨床醫學),開設七年制本碩連讀臨床醫學專業,形成了從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學校已建設現代化的數字圖書館。醫學院有五所附屬醫院,有3533多張病床,其中第一附屬醫院榮獲“全國百佳醫院”和“三級甲等”醫院,為醫學生提供良好的醫療實踐機會。
教學成果:教育部(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臨場基本技能 ,病理學,醫學微生物與免疫學,醫學影像學);教育部(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2門(病理學,醫學微生物與免疫學)。
師資力量:截止到2013年,有教職工和醫護人員5113多人,專任教師近1000人,其中正高級職稱者至少273人,以醫學院最多為128人(44人為博導)。設置了“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崗。專任教師中71.8%具有高級職稱,55%具有博士學位,38.2%具有海外經歷,17.3%為外籍及港澳臺地區師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