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在陽光里灑下滿地的歡笑;是誰讓風兒捎來縱情的歌唱;是誰搖曳柳枝快樂地舞蹈;是誰腳踩雨洼頑皮地嬉鬧;是凡世的星星。
——題記
手風琴悠揚的旋律奏響,縈繞在校園的每個角落。晨曦,女教師在升旗臺上的陳詞濫調在濕熱的空氣中嗡嗡作響,意義重復的字節,斷斷續續的碎語混雜著未醒的春困飄進耳朵 “清潔近乎神圣…在很多時候,每當我巡視的時候,我發現走廊都沒有清掃干凈…我們有責任保持校園的干凈和清潔……”男孩們耷拉著腦袋,在臺下肆無忌憚地互相推搡打鬧,亦或是愜意地打著哈欠。伊桑就是其中一個,那么平凡,卻又如此與眾不同……
年幼的伊桑始終無法理解這個“世俗”世界的規律。媽媽在忙碌而焦慮的清晨打點丈夫和孩子們的行囊;爸爸正襟危坐邊吃早餐邊看財經新聞開始新的一天;哥哥始終如一地享受著光芒萬丈的優等生的學習生活….而在他的“獨特”世界里,風是傳遞笑語和香氣的精靈,水是靈敏的小魚擺動尾鰭的美麗介質,云是小鳥在藍色天空翻騰累了時小憩的落腳點。他愛著熟悉的毛茸茸的大狗,他愛著自行車越過水洼濺起泥漿的弧度,他愛著無家可歸的孩子們午后自由的奔跑,他愛著路邊偶然拾得的閃亮的金屬小碎片,他愛著街邊的油漆匠費力地爬上腳手架讓白色的涂料揮灑……可是老師和父母不懂,同伴也不懂,透過“世俗”的眼鏡看來,這是調皮搗亂,是離經叛道。所有人用疏遠,用責罰,用獎勵,用苦口婆心,妄圖使伊桑按照所有人似乎都默認的方式去生活,試圖把他拉回會被大多數人頷首贊許的條條框框里……
但從來沒有人知道在這個九歲兒童的視界里那些看似排列有序的字符是怎樣的顛倒錯亂,如同多層鏡面的折射反射讓人在夢中也時常糾纏不清;從來沒有人發現濃墨重彩的美以各色姿態盛開在伊桑的畫筆下的驚心動魄;從來沒有人嘗試抹去這顆9歲星星上覆蓋的塵埃,讓其綻放閃耀光芒。當伊桑惹出的“麻煩”已經超出父母能承受的范圍后,他被強制送到了一家寄宿學校。在新學校,一切并沒有什么不同,甚至愈演愈烈。他思念的,是舊時光的安逸。 在一次次的訓斥中變得眼神怯怯,沉默不語,他甚至靜默地走上高臺,站到湖邊,猶豫著結束自己的生命。
可幸運的是,他遇到了巴庫尼老師。“正如那冬日的陽光撒在院子里,驅除我們內心的黑暗,徹底溫暖我們,我們不能失去那些,地球上的小星星。”
巴庫尼翻閱著伊桑的畫稿和使他受到責罰的作業本、考試卷,漸漸的,心里有盞燈開始變得明亮,那顆落在凡世的小星星的光芒刺痛的他的眼睛。巴庫尼老師找到一種非“傳統”社會的交流溝通方式——單詞默不出?沒關系,不著急,慢慢想。數學題老出錯?沒關系,讓老師看看你的作業,找找你出錯的規律。上課發呆?看我的微笑,充滿溫柔善意和諒解,你一定有自己五彩的世界比課堂更令你歡喜。爸媽來了?這位先生,也許你的孩子數學不及格,可你看看他的畫,多么敏銳富有想象力……
他帶大家去池塘邊游戲,讓伊桑的才華自然顯現;他說服校長讓他不要放棄這顆小星星;他用獨特的方式教會伊桑讀寫…..為了向所有人展現伊桑的繪畫天賦,他特地舉辦了一場校級比賽,幫助伊桑以自己幼拙卻驚人的筆觸與世界對話。最終伊桑變得開朗、自信,頂著帥帥的莫西干頭,高高向著天空張開飛翔的雙臂……
作為一個典型的“乖孩子”、“好學生”,小時我并不能理解那些頑皮搗蛋的同學,我甚至還覺得奇怪為什么他們那么不聽話,他們的爸媽依然那么疼愛他們……長大了,我慢慢懂得,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地球上的一顆小星星,他們沒有成為社會期望的樣子,只是因為他們眼中的世界,也許和我們眼中慣常的世界并不相同。
在這個“世俗”的世界里,為了“穩定”,我們在“夢想的工作”與“好工作”之間搖擺。我們在所有人的期望下,按照外界“有出息”的定義,進行著自我改造。
我無意批評這種成功學,因為我也未曾逃脫窠臼。
可我只是想,也許我們忘記了自己本來是一顆星星,應該有獨一無二的光芒,有屬于自己的快樂。如果我們為了所謂“世俗”世界的傳統,放棄了我們的夢和理想,漸漸熄滅了自己的光芒,我們漸漸被塵埃覆蓋,久而久之,不再是獨一無二的閃耀明星而淪為一顆沉默而平庸的石頭。
可我只是想,也許我們早已擺脫不了社會給我們的烙印,我們依舊會照著這樣的路走下去,也許“成功”就是我們的快樂。但是,當我們為人父母,我們可不可以不要讓孩子負擔我們的野心。讓孩子負擔你的野心,不如養一群賽馬。我們可不可以珍惜孩子的光芒與個性,讓他們在找到快樂的地方找到真正的自己,永遠做一顆快樂的星星?
愿你我都擁有一雙讀懂“星星的眼睛”,盛滿真摯的愛,擦拭繁星上的灰塵。
抬頭你會發現:這里星光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