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22歲的陳晨是湖北教育學院商務英語專業的應屆畢業生,156厘米的身高,讓他至今仍與夢想的英語教師職業無緣。清華大學汽車工程專業的小丁在大二時查出患有“乙肝”,不過,醫生告訴他,這種乙肝沒有傳染性,對工作和生活沒有任何影響。今天,就業歧視依然是大學生們求職路上的一塊絆腳石嗎?他們依然為就業歧視而感到困惑和煩悶嗎?
女生先出局:性別歧視依然存在。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女生們似乎總是顯得很無奈。“招聘的時候沒有明文規定不招女生,可為什么最后通過面試的全是男生?”時隔半年,小程對于當初找工作時遇到的性別歧視仍然感到很氣憤。2005年3月,智聯招聘網與新浪網聯合就“進入職場男女是否平等”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性別不平等依然存在”。在“女大學生在畢業時是否感到就業性別歧視”的一項中,認為求職很順利的只有5.59%,認為女性必須比男性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的卻有28.90%;承認的確存在的有32.75%,當然能感到且為此很痛苦的是20.40%;也有12.35%的調查參與者肯定女性有自身的優勢,在求職中具備有利的一面。
學歷還要“查三代”名牌大學的博士學位、碩士學位還不夠,還要看本科。這是如今招聘會上用人單位查看學歷的的要求,被不少人稱為“查三代”。去年3月,《新京報》報道,北京大學一位博士畢業生到吉林省一高校求職,剛接觸時這所高校很有興趣,但一查原始學歷,發現這位博士畢業生在大學本科時讀的不是名校,遂將其拒之門外。“好像只有一路重點學校讀下來,才能在找工作的時候有點底氣,”李銳不理解的是,即使是非重點院校的本科,但通過考研時的努力奮斗,進入更好的學校攻讀碩士,不也是能力的體現嗎?為什么用人單位非得抓著“名校”不放呢?
身高:心中永遠的痛。“個子矮就當不了好老師嗎?”一次又一次被拒絕,陳晨(化名)顯得很沮喪。22歲的陳晨是湖北教育學院商務英語專業的應屆畢業生,156厘米的身高,讓他至今仍與夢想的英語教師職業無緣。我國于1995年12月12日頒布實施了《教師資格條例》,其中有“符合國家規定的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身體條件”的規定,但沒有關于身高的具體細則。但是,目前不少學校對教師的身高都有相應的規定,如“男生身高不得低于165厘米,女生身高不得低于158厘米”等。今年公務員考試首次取消身高限制,被不少人認為是解決身高歧視的一個良好開端。
肝病限制:用人單位怎么都在躲我們。患肝病的大學畢業生,在找工作時受到的限制似乎更多。清華大學汽車工程專業的小丁在大二時查出患有“乙肝”,不過,醫生告訴他,這種乙肝沒有傳染性,對工作和生活沒有任何影響。可是,今年大四的他,還是因為肝病受到了用人單位的拒絕。在河南某電力設計院的招聘臺前,無論他怎么解釋,用人單位還是堅持說“不招收乙肝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