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西安某高校開設了一門“青春無悔課”,要求女生填寫承諾卡,并宣誓拒絕婚前性行為,婚后拒絕婚外性行為。此消息一出,即刻爆紅網絡,“守貞”話題再度橫空出世,攪起輿論一片嘩然。眾人紛紛質問:“守貞”,為何總是針對女性?
這種單單指向女人的性道德,把女性當做占有物,必須“原裝”以保證家族血脈延續的純正,故而“居美婦人譬如蓄奇寶”,其背后是性別歧視的陰影。
性別公正是高等學府應有的堅守,如此育人理念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青春無悔。
所謂“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隨著社會寬容度的增加,人們不再談“性”色變,自動計生用品發放柜機都已走進了高校,演藝明星“奉子成婚”似乎也見怪不怪,在孔子看來和食物一樣必不可少的性,扯掉了羞羞答答的面紗,被大大方方地擺上了臺面。恰在此時,“守貞”又卷土重來,放開約束力和執行力暫且不論,一股刺鼻的腐敗氣息先就讓人掩鼻,不合時宜又耐人尋味。
“貞潔”曾是判斷女性價值的重要標準,“失貞”的女人會被歸類為不干凈的被唾棄的對象,相反,那些處女情結深重的男性,頭腦中不時閃動妻妾成群的幻想。這種單單指向女人的性道德,把女性當做占有物,必須“原裝”以保證家族血脈延續的純正,故而“居美婦人譬如蓄奇寶”,其背后是性別歧視的陰影。
為了驅散男權社會的沉渣殘物,魯迅將“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貞潔觀批駁得體無完膚。胡適用犀利的筆觸指出,貞操是男女相待的一種態度,乃是雙方交互的道德,不是偏于女子一方面的。由這個前提,便生出幾條引申的意見:男子對于女子,丈夫對于妻子,也應有貞操的態度;男子做不貞操的行為,如嫖妓娶妾之類,社會上應該用對待不貞婦女的態度來對待他;婦女對于無貞操的丈夫,沒有守貞操的責任……
時移世易,新文化運動主將們說過的話依然適用,西安這所高校要求女生填寫承諾卡,就是明證。
盡管來自社會學家的調研結果,以及相關機構的統計數據,都不約而同地顯示,男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的接受度高于女生,后者更趨保守,學校卻只要求女大學生“守住最后一道防線”,瞄錯了靶子。在象牙塔里苦讀的女孩子,不僅要對自己負責,還要向配偶和子女承諾,永遠做個貞烈的“好女人”,如果遇到性暴力來襲,是不是也要冒死反抗?在苛責女性為某個男人守身如玉的同時,男性則以吹噓自己“征服”過多少女人,來顯示男子氣概,談論性經驗成為一種炫耀的資本。怎么不要求男生“守貞”呢?就像一位網易網友點評的那樣,這是對女性的污辱。
近些年,高校類似的奇葩規定還真不是孤例。有學校明令禁止女生穿短裙短褲套黑絲襪,有大學女子學院要求女生集體發貞操誓言,更有研究生公開炫耀處女鑒定證書。有大學新生進校后,拿到手的《宿舍管理條例》中就有一條“雷人”的規定:學生宿舍中不允許用布簾將床圍起來,違者處以20~50元罰款,并視其情節給予警告以上處分……這些細致入微的嚴防死守提醒我們,在新文化運動過去一百年后的今天,貞節牌坊仍陰森森聳立在某些人的腦海深處。
如果說倡導婚前“守貞”,旨在讓大學生在性行為上注意安全,更加謹慎,出發點不乏善意。面對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態度逐漸開放,法定婚齡與青春期的間隔較長等現實,逃避不是辦法。剛又曝出“女大學生火車上產子 直至臨盆才知懷孕”的消息令人揪心,對此不能諱疾忌醫。大學除了傳授專業知識外,也有義務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性,負責任地對待性,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正確的婚戀觀,告訴熱戀中的女大學生學會保護自己,呼吁兩性共同對感情和婚姻負責,幫助他們擺渡到幸福生活的港口。
對于西安某高校的這項措施,有女生表態稱“沒有人有權站在道德制高點對我們的尊嚴進行踐踏”。的確,性規訓和性道德,不能因性別的差異持雙重標準。性別公正是高等學府應有的堅守,如此育人理念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青春無悔。捆綁著舊道德的枷鎖前行,何時才能走進世界一流大學的行列,是個難以打開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