鴆是傳說中的一種毒鳥,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成語“飲鴆止渴”比喻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重后果。最近流行于大學校園的“裸持”借款無疑就是一種飲鴆止渴的行為。
近日,有網友曝光稱,通過網絡借貸平臺借貸寶,有女大學生被要求“裸持”(以手持身份證的裸照為抵押)進行借款,逾期無法還款將被威脅公布裸照給家人朋友,且借款周利息高達30%。13日,媒體調查發現,在一些借款群中,女大學生“裸持”借款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通過“裸持”可以借款的金額是普通借款額度的2至5倍,但逾期未還將面臨裸照被公布的威脅,甚至有借款人威脅“裸持”借款的女生提供性服務。
許多大學生希望擁有一筆原始資金在校創業,這不僅無可厚非,而且還應該給予鼓勵。但采用這種黑箱操作的辦法借取高利貸其實是在為自己的未來挖下一個深坑,一旦在創業過程中遭遇挫折,沒有償還能力的學子們就很有可能成為犯罪分子刀俎下的魚肉,只能任其宰割,甚至因此毀掉美好的前程、光明的人生。
倘若是因為愛慕虛榮,借款僅僅為了超出自己能力的消費,“裸持”借款則更加不值得,既可憐又可悲。
不論是創業還是消費應急,再“渴”的時候,“鴆”都不應該成為一種選項,因為它不僅解不了“渴”,還會被毒性侵害肌體,甚或危及生命。學子們遭遇經濟困頓的尷尬,要解燃眉之急,最理智的辦法還是要向家長、親友說明情況,求得支持,或通過國家的各項扶助政策獲取幫助。事實上,我國的大部分地方都開通了針對大學生的助學貸款和創業小額貸款,申請簡便,使用靈活,這些才是真正能夠解渴的清冽甘泉。
除此以外,我們的高校也應該注意到“裸持”借款的嚴重危害,及時予以引導,防患于未然。而對于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創業需求,學校可以與企業、基金組織聯手,打造自己的孵化器,給資金支持,給技術指導,給市場推廣,為懷揣夢想的年輕學子們搭建好施展才藝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