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是世界避孕日。中國計劃生育協會當天發布的《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報告》顯示,76.4%的中國在校大學生接受婚前性行為。在有過性行為的人群中,11%曾經有(致使)過懷孕經歷。專家稱,在價值取向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樣化的今天,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狀況及其教育仍面臨諸多問題。
“高中一個同學去醫院做了流產手術。”
“我只知道損害挺大的。”
“具體的不是很了解,就是哪種方式更好,哪種方式不能用。”
“(用安全套)比較安全吧。”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文化的進步,當代大學生對性行為持越來越開放的態度,戀愛、性行為以及多性伙伴等行為發生率逐漸上升。9月26日是世界避孕日。當天中國計劃生育協會發布的《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現狀調查報告》顯示,76.4%的大學生接受婚前性行為。
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姚瑛介紹:“關于性行為,調查發現,76.4%的大學生接受婚前性行為,有戀愛經歷的大學生占67.6%,男女無明顯區別。說明進入大學后,處對象、談戀愛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在近18000名調查對象中,20.3%的大學生曾發生過插入式性行為。男性發生過性行為的比例為28.4%,顯著高于女性的14.9%。調查發現,隨著年級的增長,發生性行為的數量也隨之增加。大一學生有過性行為的僅15.0%,而大四學生,這一比例則為43.4%。”
調查表明,盡管在《大學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等文件實施后,避孕知識的普及已經在中國青少年人群中得到加強,但在實際生活中,青少年往往會因為種種原因拒絕使用避孕方法,發生不安全性行為。
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姚瑛表示:“性活躍比例高、避孕方法使用少等特點反映出青少年在避孕問題上,所具備的知識與實際態度和行為的脫節。調查發現,女生10.1%有過懷孕經歷,男生中11.8% 曾造成對方懷孕。調查中,僅有56%的大學生表示曾接受過性教育,但內容主要是生理衛生知識。”
調查還顯示,在有流產經歷的大學生中,61.4%選擇前往正規公立醫院進行流產手術,29.4%選擇了正規私立醫院,但也有小部分大學生選擇了小診所(6.1%)甚至自行服藥(7.2%)。
對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副主任金曦提醒說:“終止非意愿妊娠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一定不要相信街上的那些小廣告。人工終止妊娠是一種手術,是有一定風險的,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所以要避免反復的人工流產的發生。”
出席當天活動的中國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馬曉偉在講話中指出,中國建立了免費提供計劃生育基本技術服務和免費供應避孕藥具的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接下來,將繼續關注和改善生殖健康和青少年健康:“一是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強化青少年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意識。二是切實做好安全避孕服務,為育齡人群整個生育周期的生殖健康提供保障,保證青少年能夠方便獲得優質、可接受的青春期服務。三是繼續加強部門合作,發揮政府部門、社會團體、國際組織各自優勢,進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生殖健康和青少年健康工作。”
專家呼吁,在性活躍的學生群體中,生殖健康不良結局的發生不容忽視。家長、學校和社會群體也應多方合作,向青少年群體傳遞正確的避孕知識,增強意外懷孕和流產的預防意識、預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