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最近比較關注國內社會新聞,我想,看到“女大學生”這四個字,你大概就知道我要講什么了。最近一些權威資訊網(wǎng)站,包括鳳凰網(wǎng)、南方網(wǎng)等都或轉載、或參與討論了由《京華時報》、《中國青年報》等曝光的關于女大學生“裸貸”一事。
事情還得從近日網(wǎng)上流出來的10G“裸條”照片及視頻說起,里面多是貸款女大學生的隱私照片、親友信息等。根據(jù)《京華時報》《中國青年報》等記者的臥底、調查、采訪,網(wǎng)絡裸貸因其門檻低、流程簡單且收錢快等因素,吸引了許多女大學生。眾所周知,這種灰色貸款行業(yè)極易引火上身,貸款者若是沒錢還,放貸的人便會聯(lián)系其親友催款,但對女大學生來說,這必然是傷及個人和親友的顏面、自尊的事,由此出現(xiàn)了肉償、包養(yǎng)等還款方式。
那么,為什么女大學生會被貸款行業(yè)及延伸出來的色情行業(yè)給消費?為什么媒體又會高度關注此事——這里要明確一點,媒體關注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是讀者需要,換言之,問為什么媒體高度關注,同樣也就問了為什么讀者會關注。
(一)為什么女大學生會被貸款行業(yè)及延伸出來的色情行業(yè)給消費?
在討論一個問題之前,人們往往會陷入一個思維陷阱,即討論的問題也許本身不成立。女大學生確實被消費了嗎?新浪微博平臺上,媒體轉發(fā)這件事后跟了一大堆評論,其中有很多人說這個鍋女大學生不背,因為必須得明確:
(1)貸款者是否女大學生,
(2)那些女大學生中重點大學、普通二本、專科、職校的比重,不能扣帽子,
(3)媒體以一些誘人的字眼博人眼球,忽視了道德責任。
站在女大學生群體的立場,我非常贊同這三個因素,但是根據(jù)《京華時報》和《中國青年報》的報道,女大學生確實存在,并且也有人現(xiàn)身說法了,比率倒沒有說,也即事情是有,但涵蓋面多大、涉及的女大學生分類等方面并沒有談及,一來這事傷及顏面,調查起來較為棘手,二來作為媒體,本身是要通過吸引讀者來提升報道的價值。所以“女大學生被消費”是成立的,只是規(guī)模大小等則尚待調查,因此該問題還是有討論的必要。
將此問題剖析一下,我們需要回答的問題有:
(1)為什么是女大學生,
(2)為什么是貸款行業(yè),
(3)為什么女大學生貸款延伸出了色情。
首先,為什么是女大學生?
本身色情行業(yè),至少在我們國家,以我看來,是以女性提供服務為主,這和社會、歷史、經(jīng)濟等比較宏觀的因素相關,因此也就意味著大學生中多為女性而非男性涉入此事。那為什么是大學生?
生理上,大學生身體發(fā)展成熟。心理上,大學生已是成年人,按理是具有法律責任和社會責任等意識,因此如若犯法,需要追究,大學生必不能像未成年人那般受法律保護,所以容易成為貸款和色情行業(yè)下手的目標。
價值觀上,大學生處于塑形期,對是非有模糊的意識,但是不穩(wěn)定,這種不穩(wěn)定性體現(xiàn)在容易被各種因素左右,而紛繁復雜的因素中,經(jīng)濟能力、消費觀處于主導——這也是需要詳細說明的地方。
總體而言,大學生經(jīng)濟能力較差,從各種兼職、實習便能窺得一二。然而,他們又處于需要消費的狀態(tài),包括交友、個人發(fā)展等,這使得他們的經(jīng)濟狀況更為窘迫。如果向父母要,對于接受了大學教育的人來說,多少是不情愿的。而大學又多分布在相對而言較大的城市,消費種類多、水平高。高校學習生活環(huán)境中,學生空閑時間較多,又生活在群體當中,消費次數(shù)便多了起來,而大學生年輕氣盛,自尊心強,較容易養(yǎng)成闊綽的消費習慣。所以,經(jīng)濟能力差,傾向奢侈的消費觀導致一些大學生在價值觀上容易傾向物質。簡而言之,大學生缺錢,而又少有有效、快速地得到一筆錢的途徑。
怎么快速獲得一筆資金?除了借、偷、搶,那便是貸款了。那為什么不去銀行貸款?銀行貸款門檻高、程序復雜,而且也并不適用于對銀行來說的小額貸款。那為什么是網(wǎng)絡上的貸款?除了前面說的門檻低,程序簡單,還因為隱蔽性相對較好:首先,只需要手機或電腦操作即可,別人一般不會看你的手機、電腦這類私人物品;第二,在貸款人眼里,只要還錢就兩清了,沒有什么記錄。不過這種隱蔽性只是從貸款人的角度而言,并且也是暫時的。網(wǎng)絡也適時滋生了大量的放貸商和平臺,正應了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