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天生聰慧,并且他們把自己的聰慧用在了正常的地方,所以他們最后獲得了偉大的成就,成為了一個科學大學,我們應該尊敬這些人。其實有很多人聰明反被聰明誤,所以我們做人還是要遵守社會的道德底線。小編最近搜集整理了三則科學科技名人小故事,各位讀者可以閱讀欣賞一下。
牛頓的故事
牛頓二十三歲時,鼠疫流行于倫敦。學校暫時關閉。牛頓回到故鄉林肯郡鄉下。他看見鄉下的孩子是常常用投石器打幾個轉轉之后,把石拋得很遠。他們還可以把一桶牛奶用力從頭上轉過,而牛奶不掉下來。
“什么力量使投石器里面的石頭,以及水桶里的牛奶不掉下來呢?對于這個問題,牛頓進行了辛勤地研究。整整經過了七個春秋寒暑,到三十歲時終于把舉世聞名的”萬有引力定律“全面證明出來,奠定了理論天文學、天體力學的基礎。
還有一次,他在自制望遠鏡時,驚異地發現光受折射后,太陽的白光散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因此,白光(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線匯合而成。自然界雨后天晴,陽光經過天空中余圍的雨滴的折射、反射,形成五彩繽紛的虹霓,正是這個道理。
經過進一步研究,牛頓指出世界萬物所以有顏色,并非其自身有顏色。太陽普照萬物,各物體只吸收它所接受的顏色,而將它所不能接受的顏色反射出來。這反射出來的顏色就是人們見到的各種物體的顏色。這一學說準確地道出顏色的根源,世界上自古以來所出現的各種顏色學說都被它所推翻。
諾貝爾故事
諾貝爾小時候身體非常瘦弱。十歲時,隨母親前往俄國的貝德爾堡,與父親團聚,并開始接受家庭教師的指導。十七歲時,到美國留學,兩年之后回國,進入父親的公司從事研究工作。
諾貝爾受了父親的影響,對研究炸藥很有興趣,后來因為制造炸藥和開發油田,賺了很多錢。但是,他看見自己發明的炸藥用于戰爭,感到十分痛心,故畢生努力呼吁世人把火藥用于和平。諾貝爾用他的巨額財產成立基金,每年發獎金給世界上對物理、化學、生物、醫學、文學、和平事業有杰出貢獻的人。能夠獲得諾貝爾獎金,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極大的榮譽呢!
諾伊曼的故事
諾伊曼(1903~1957),美籍匈牙利數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
諾伊曼出生在一個猶太銀行家的家庭,是位罕見的神童。他8歲掌握微積分,12歲讀懂《函數論》。在他成長的道路上,曾有這樣一段有趣的故事:1913年夏天,銀行家馬克斯先生登出一則啟示,愿以10倍于一般教師的聘金,為11歲的長子諾伊曼聘請一位家庭教師。
盡管這誘人的啟示,曾使許多人怦然心動,但終沒有人敢去教導這樣傾城皆知的神童……他在21歲獲得物理-數學博士之后,開始了多學科的研究,先是數學、力學、物理學,又轉到經濟學、氣象學,而后轉向原子彈工程,最后,又致力于電子計算機的研究。這一切,使他成為不折不扣的科學全才。
他的主要成就是數學研究。他在高等數學的許多分支中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其最卓越的工作是開辟了數學的一個新分支------對策論。1944年出版了他的杰出著作《對策論與經濟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第一顆原子彈的研制作出重要貢獻。戰后,運用他的數學才能指導制造大型電子計算機,被人們譽為電子計算機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