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的生活確實非常美好幸福,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人民生活安定,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但是我們也不能忘記過去那些為了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民族英雄故事大全500字,歡迎大家閱讀!
中國民族英雄故事大全500字(1)
趙尚志于1908年10月26日出生熱河省朝陽縣(現遼寧省朝陽市)喇嘛店的一個農民家庭,原籍山東齊東縣李金莊,五始祖趙學搬家熱河朝陽縣南八道村,曾祖父趙國昌有三子,宗子趙松年因無兒,過繼二弟的次子,五歲的趙振鐸為子,趙尚志就是趙振鐸的第三子。
趙尚志的父親是清末秀才,在家鄉教私塾,幼年的趙尚志因此受到良好的教育。1917年初,他的父親因參與打死幾個搶掠百姓、強奸民女的官兵而受到官兵的追捕后,被迫背井離鄉,外逃避難。趙尚志于1919年隨母舉家來到哈爾濱投奔其父,后經同鄉介紹,父親在資本家呂家大柜當賬房先生。年僅11歲的趙尚志從此走上社會謀生,曾當過學徒、雜役、信差等。
1925年趙尚志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冬季進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1926年“中山艦事件”之后回東北從事革命活動,先后在東北最大城市哈爾濱領導組織學生運動,在雙城從事建黨工作,在長春市開辟黨的工作。同年10月中趙尚志
共長春支部正式成立,趙尚志在中共長春支部負責共產黨的長春通訊站工作。11月,他利用國共合作的時機,與國民黨員一道成立了國民黨吉林省黨部,并擔任常務委員兼青年部長。不久,趙尚志的活動被日本特務機關發現并告密。1927年3月2日,趙尚志被奉天軍閥駐長春憲兵逮捕并關進了長春第一監獄,后被押至南京。由于他始終堅持說自己是國民黨員,沒有暴露共產黨員的身份,所以同年5月20日被釋放出獄。出獄后,趙尚志又被黨組織派回東北工作。1930年秋,趙尚志到達沈陽后被分派在中共滿洲省委做團的工作。1931年4月,趙尚志第二次被捕入獄,嚴守黨的秘密,堅貞不屈。九一八事變后,經黨中央和滿洲省委營救出獄。
趙尚志后來在給朋友的書信中寫到:“風打麥波千層浪,雁送征人一段愁,披靡無數,被屏逐于千里之外。”盡管因為此事導致他被開除黨籍,但考慮到他的革命經歷和多年對敵斗爭的表現,大部分省委委員仍然主張讓他擔任群眾工作,不久后他即被任命為工會主席。
1933年4月,趙尚志來到賓縣孫朝陽的反日義勇軍參加抗日活動。最初為馬夫,后在攻打賓縣的戰斗中,孫朝陽采用了趙尚志的軍事謀略攻下了縣城,趙尚志因此被任命為該部隊的參謀長。1933年10月10日,趙尚志帶領七名同志起義,在中共珠河縣委領導下建立珠河反日游擊隊擔任隊長,后改編為哈東支隊任司令。一度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趙尚志,在珠河一帶揮槍抗敵。
1934年5月,趙尚志率領的反日游擊隊接連攻克了五常和巴彥兩座縣城。這支由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抗日武裝在趙尚志的率領下,給了侵華日軍以沉重打擊,日寇因此對他恨之入骨,并曾登報懸賞一萬元通緝他。1934年6月,珠河反日游擊隊擴編為“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趙尚志被任命為總司令。趙尚志一貫堅持黨的正確路線,兩次被錯誤的開除出黨,撤銷黨內軍內職務,但他絲毫沒有消沉,依然對黨赤膽忠心,繼續堅持抗日武裝斗爭。
中國民族英雄故事大全500字(2)
劉胡蘭,原名劉富蘭,母親胡文秀將劉富蘭名中的“富”字改為自己的姓氏“胡”,從此更名劉胡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縣云周西村一個中農家庭。
全國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領導山西人民開展救亡運動,文水縣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從此,劉胡蘭開始逐步接觸革命道理。繼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被選為村兒童團長,帶領伙伴站崗放哨查路條,偵察敵情,運送武器彈藥等。
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閻錫山部隊占領了文水縣城,解放區軍民開始保衛抗戰。1945年11月,劉胡蘭參加了文水縣黨組織舉辦的婦女訓練班。回村后,她擔任云周西村婦救會秘書,與黨員一起,發動群眾斗地主、送公糧、做軍鞋,動員青年報名參軍。1946年2月,她參加了共軍反擊閻錫山頑軍作戰的東莊戰斗的支前工作。1946年6月,14歲的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
1946年10月,國民黨軍進犯文水縣城。為保存革命力量,縣委決定大部分同志轉移上山,留下部分同志堅持斗爭。她和留下來的同志一起向各村黨組織傳達黨的指示,組織群眾掩埋糧食,并配合武工隊鎮壓了反動村長。
1947年1月12日,劉胡蘭因叛徒出賣被捕,壯烈犧牲,年僅15歲。但也有提出不同說法,劉胡蘭是慘死在鄉親們的鍘刀之下。
中國民族英雄故事大全500字(3)
張太雷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1920年即參加了李大釗創建的中國共產黨北京早期黨組織,后參加過黨的二大、三大、四大、五大和八七會議,是四屆侯補中央委員、五屆中央委員、臨時中央政治局五人常委之一、擔任過中共湖北省委書記、中共廣東省委書記等職,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
張太雷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主要創始人,是中國青年運動的卓越領導人。1922年5月5日在廣州召開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代表大會,張太雷主持會議并致開幕詞,大會通過了張太雷等人起草的團綱、團章和其他一些決議案,張太雷在會上當選為團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925年1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上海舉行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團的名稱改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張太雷當選為總書記。
張太雷是第一個被派往共產國際工作的中國共產黨的使者、也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最早派往青年共產國際的使者之一。在莫斯科舉行的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的講壇上,他代表中國共產黨首次莊嚴致詞,他提交大會的書面報告是研究中共早期歷史的珍貴文獻,他是少數見過列寧的中國共產黨人之一。他擔任過維經斯基、馬林、達林、鮑羅廷等共產國際代表的翻譯和秘書,并以他無窮的精力、淵博的知識贏得了各國共產黨人對他的尊重,顯示了杰出的政治、外交才能,被譽為“真正的國際主義者”。
張太雷對影響中國革命歷史進程的國共合作有著特殊貢獻。他參與過中共領袖、共產國際代表、蘇俄使者同孫中山等國民黨要人的多次重要會談。他作為孫中山指派的“孫逸仙博士代表團”的主要成員,出色地完成赴蘇考察任務。他對民族民主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與發展多有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