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巢湖學院“赴梅渚鎮兒童教育實踐團”在郎溪縣梅渚鎮黎明村開展教育關愛活動,針對當地42名留守兒童設計安全教育、鄉土文化課程,助力鄉村教育振興。
圖1.教育關愛服務團暑期實踐合影
到達黎明村后,實踐成員通過問卷調查、入戶訪談,實地采訪等方式了解當地師資力量薄弱,社會實踐機會少,課外擴展資源短缺等需求。當地政府主動搭建溝通橋梁,組織座談會收集基層需求,整合各方資源協助方案落地實施,以切實行動推動支教工作走深走實。
圖2.與當地村民委員會組織座談
圖3.對當地人進行問卷調查
課堂上,實踐成員精心設計,安排了“安全知識競答”“七巧創意挑戰”“誰是臥底游戲”等環節。在“安全知識競答”課上,實踐成員通過耐心的講解和孩子們的積極互動,幫助孩子們了解安全知識,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在“七巧創意挑戰”中,孩子們通過對七巧板的巧妙組合與靈活運用,將簡單的幾何板塊轉化為充滿想象力的創意作品。實踐成員還通過一些小游戲,打破與孩子們的陌生感與隔閡,深入學生內心世界,了解學生的興趣和內心需求。
圖4.孩子積極舉手回答安全問題
圖5.和孩子們耐心講解,積極互動
此外,實踐成員還組織了“鄉音謠韻”課程,通過播放熟悉的兒歌童謠,邀請大家一起唱郎溪本地童謠,稚嫩的童聲與醇厚的鄉音將我們的心緊緊的連接,營造了文化共生的情感環境。這一措施不僅促進了學生對本地特色的了解,并進一步擴大了文化傳播的廣度與情感共鳴的深度。
圖6.郎溪童謠課堂互動現場
在安全文化知識宣講環節。實踐成員為孩子們發放了圖文并茂的漫畫、簡潔易懂的順口溜資料,將交通、消防等安全要點轉化為趣味知識;同時,實踐成員耐心指導孩子們閱讀,鼓勵他們將所學知識分享給家人,通過“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讓安全意識從課堂延伸到家庭與社會,真正實現“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區”的輻射效應。
圖7.發放閱讀宣傳資料
圖8.送別孩子,讓知識“走進”每個家庭
為了進一步了解當地,部分實踐成員前往中共郎溪縣委黨校,旨在通過系統的黨性教育、紅色文化學習和實踐精神培育,進一步強化支教工作的思想引領與責任擔當。在黨校學習中,實踐成員們深刻領悟“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內涵,將紅色精神與支教使命緊密結合,表達了以教育幫扶踐行初心、用知識傳遞溫暖的堅定信念。使支教團隊以更飽滿的熱情、更扎實的行動投身鄉村教育事業,讓紅色基因在教育幫扶的實踐中綻放時代光芒。
圖9.了解本地文化知識
圖10.留下寄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巢湖學院“赴梅渚鎮兒童教育實踐團”積極響應,將專業知識與鄉村教育需求深度融合,投身支教推普實踐。以課堂為陣地,用耐心與創意傳授知識,探索文化賦能鄉村發展新路徑,助力知識傳遞與成長,也讓青春在支教的火熱實踐里,綻放服務家國、助力教育的絢爛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