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簡•愛離開羅切斯特的原因
簡·愛這一人物形象以其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人格魅力吸引了許多讀者,成為許多像簡·愛一樣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年輕女性的榜樣,有些女性甚至把《簡·愛》這本書當成了勵志書來讀。簡·愛通過自己的主動努力獲得了純潔的愛情,讓人倍受感動。
簡·愛的人生經歷中有著太多我們無法想象的悲慘經歷:簡·愛自幼父母便去世了,后來被寄養在舅父母家中,以為在舅父母家中就可以找到家庭的溫暖,誰知卻受盡了虐待;逃離舅父母家后卻一頭撞進了更大的陷阱——勞沃爾德寄宿學校,在宣稱懲罰肉體來拯救靈魂的偽君子校長的蹂躪下,簡·愛的精神受盡了折磨;在桑菲爾德莊園中遇見了羅切斯特,以為就是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幸福,誰知道在結婚當天卻發現原來他們不能成為合法的夫妻;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和對自己的感情進行梳理后,她選擇了回去尋找自己的幸福,最后終于獲得純潔的愛情。她的勇敢和堅強曾深深地打動了無數讀者。但簡·愛在羅切斯特已有妻子這一真相被揭露后,也即羅切斯特最需要她的時候,毅然決然地離開了他。對此,許多人意見不一,下面我對簡·愛離開羅切斯特的原因談談我的看法:
一、簡·愛的離開是其身上反抗精神的一種體現
反抗精神在簡·愛的身上是不斷地發展著的。在蓋茨海德即舅父母家,簡·愛的反抗性格已經初步形成;在勞沃爾德學校,簡·愛的反抗性格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而在桑菲爾德莊園的時候,簡·愛的反抗性格已經開始成熟了。反抗性格成熟后的簡·愛開始敢于去反抗人生中遇到的許多不平等的待遇。經歷過眾多苦難的簡·愛對幸福一直有著執著的追求,在她遇到羅切斯特后,以為自己就遇到了幸福、遇到了真愛。但當其得知羅切斯特在此之前就已經有妻子后,其追求幸福的心破碎了。愛情里最重要的是真誠,羅切斯特的做法讓簡·愛覺得自己在愛情里一直都是受騙者,她要對這種不公平的現象表達出自己的不滿,也表示出了自己的反抗。于是,她選擇了離開。
二、在勞沃爾德教會學校所受到的教育
雖然勞沃爾德教會學校對簡·愛來說并不是一個好地方,但簡·愛畢竟在這所學校中接受了其人生中的教育,學校宣揚的一些道德準則也已成為了簡·愛人生中的道德標桿。當其發現其與羅切斯特的結合不符合社會道德的時候,簡·愛長期堅守的一些道德底線也在這一刻遇到了挑戰。道德與愛情擰成一股洪流在其心中翻涌。最終,道德還是戰勝了愛情,她在教會學校所受到的教育驅使她做出最終的決定。
三、簡·愛身上流動著的自尊心
簡·愛是一個自尊、自立、自強的人。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她身上有著一百多年前女性的弱點和缺憾,她的自尊恰恰來自于其內心深處強烈的自卑。她始終對以相貌、財富、權勢取人的社會價值觀耿耿于懷。當她看到外表陽剛而又有錢有勢的羅切斯特欺騙了自己的感情后,其強烈的自尊心使她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而且,一旦她和羅切斯特在一起,她將會受到世人的指指點點,這也是有著強烈自尊心的簡·愛所無法接受的。
四、社會輿論
通過在勞沃爾德教會學校的學習,簡·愛已經形成了符合當時社會的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她一直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追求自己的幸福,然而到最后卻發現她所追求的幸福竟是不符合法律的。與法律相悖,也就意味著她必須背上社會的罵名,承受著社會輿論的種種壓力。對于一個柔弱的女子來說,這種壓力是不容忽視的。
我們都知道,在真相被揭穿的時候,簡·愛是痛苦的。但我們在作品中看到羅切斯特的內心更痛苦,作為掩蓋真相的始作俑者,他內心要承受的壓力絕對不亞于簡·愛。此時此刻的他更需要簡·愛在身邊,陪著他一起度過難關。然而就在他最需要簡·愛的時候,簡·愛卻離開了。于是,很多人就認為簡·愛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不應該走得如此決絕,但這只是一百多年后的我們的觀點。簡·愛的人物性格有著特定時代的局限性,我們不應該太過苛責。
時間:2023-06-13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