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上周,合肥市教育局下發文件,將從1月13日起,在全市中小學中啟動大家訪活動,全市至少20%以上的學生家庭將會在寒假之前接受一次老師的家訪。而記者走訪調查后發現,傳統家訪在進行的同時,老師和家長都面臨著一些尷尬。另外,在手機、QQ普及的當下,傳統家訪還有沒有必要也引來一些爭議。
家長的糾結:這周以來,省城李女士所在的家長群里每天都熱火朝天,其中一個話題就是,老師來家里了怎么接待?要不要送禮?“老師來家訪我們家長是非常歡迎的,就是怎么接待有些犯難。擔心人家的孩子都送了禮物,我們不送的話,就有失禮節了。”李女士說,周一學校通知可能會選擇一些學生家庭進行家訪,家長群里就炸鍋了。李女士私下和幾個關系較好的家長商量怎么接待老師,大家的意見也不統一。有的覺得既然是家訪,就該和家庭教育有關,認真配合,送禮就不必了。但有的家長則覺得如果別人送了自己不送,心里有些不放心。而且從禮節上來說,準備一份小禮物也不是多大的事情,至今大家也沒達成一個統一意見。
魏奶奶這幾天也有點犯愁,如果老師上門家訪,她不知道怎么解釋孩子的父母都不在家中的事實。魏奶奶的孫女今年剛上一年級,平時和老兩口住在一起。孩子的爸媽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孩子判給了父親,魏奶奶的兒子常年在外打工,所以開學以來兩次家長會都是她去的。每次老師問孩子父母怎么不來,她都說父母工作忙沒時間,擔心老師知道后會對孩子有想法。如果可以,她希望老師不要安排家訪。
學生的驚慌:
在省城一初中學校的貼吧里,記者發現了一篇題為“不想被家訪”的帖子。里面不少學生都表示不想抽中家訪,原因多樣,有的學生覺得會被告狀,有的擔心自己戀愛的事情被家長知道,有的則表示自己家里條件不好,不想被老師知道。
省城一小學的黃老師遇到的事情有些讓人哭笑不得。原來昨天下午放學后,黃老師班上一個男同學磨磨蹭蹭地不離開教室,黃老師問誰來接他回家,男同學說自己爸爸媽媽都不在家,要過一個月才能回來。黃老師感到奇怪,因為前一天布置的家庭作業上還有孩子媽媽的簽字。追問之下,男孩才說出真話,他不希望老師去家訪,因為怕老師會“告狀”,然后爸爸媽媽就會教訓他,所以想編個父母不在家的謊言讓老師不要去家訪。
老師的煩惱:對于孫老師來說,昨晚的“閉門羹”吃得有些始料未及。孫老師是省城一小學一年級的班主任,昨晚她準備家訪兩個學生,小穎是其中一個,因為她在班上比較內向。為了避免家長提前做準備增加負擔,孫老師沒有提前告知家長,直接找到了小穎的家。可是出乎意料的是,當她說明自己的身份后,屋內一位自稱是小穎媽媽的人卻告訴她,家里很亂,孩子父親也不在家,不方便接待老師。孫老師一再表明只是說幾句話,但門里面的人就是不開門,以至于孫老師懷疑這是不是小穎的媽媽,直到聽到小穎確認的聲音。最終孫老師昨晚還是沒有順利家訪。
冷遇是尷尬,如果家長過分熱情也讓老師有些招架不住。“家長說在一個地方等我,怕我找不到家庭住址,結果到了地方后,就被直接拉進了旁邊的飯店。”薛老師是省城一知名中學的班主任,而這幾天的家訪過程中,類似這樣“熱情”的家長已經不止一位,這讓他感覺有些難以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