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的話題亙久不變,勵志的人物永久流傳。在現在的社會背景下,我們需要勵志的故事來激勵自己,我們需要勵志的話語來鞭策自己,我們需要勵志的事情來激發自己。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篇新聞主播海霞勵志故事,希望能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請大家參考。
說起海霞,經常看《新聞聯播》的人馬上就會想起她播音時那親切、迷人的笑容。作為越來越受到觀眾關注和喜愛的央視名嘴,她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但是她也越來越自信,因為她相信堅持的力量。
在母親的朗讀聲中找到夢想
海霞出生在河南省鄭州市一個普通家庭,母親馬桃紅退休前是一位小學語文教師。每次談到自己現在的成就,海霞都會很幸福、很自豪地提起母親。
海霞說,母親對工作認真負責,在她幾十年的教學生涯中,先后多次獲得省優秀教師、省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母親的一個個榮譽,令海霞仰慕;母親的勤奮和敬業,為海霞樹起了榜樣;母親用有聲語言的魅力,為海霞開啟了一扇夢想的窗。
在30多年后的今天,海霞依然記得第一次聽母親在家里朗讀課文的情形:當時,特別喜歡聽收音機的她以為媽媽在聽收音機,便迅速跑到媽媽旁邊。結果發現媽媽并沒有聽收音機,而是在朗讀。讓小海霞感到驚訝的是,媽媽讀書聲竟然和收音機里的阿姨“講話”一樣。于是,她歪著腦袋,站在媽媽的對面,安靜地看媽媽讀書時神采飛揚的樣子,被優美的朗讀聲深深地引入到書的世界里。
自那以后,一聽見媽媽朗讀,正在玩耍的小海霞就丟下手中的玩具,悄悄來到媽媽身邊,靜靜地聽著。媽媽還常用普通話給海霞和哥哥講故事,不論是講小白兔、大灰狼,還是講孫悟空、豬八戒,都是繪聲繪色,聲情并茂。在那個年代說普通話的人很少,所以每次小兄妹倆聽母親講故事都像看戲一樣過癮,聽到入迷時,小兄妹倆常常手舞足蹈、笑得前仰后合。這樣的耳濡目染,讓小海霞也漸漸地對朗讀產生了興趣──她開始纏著媽媽教她說普通話和朗讀。
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小海霞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同齡的小朋友相比很快就顯得出類拔萃。海霞7歲的時候,河南省普通話大賽在鄭州拉開帷幕。在金水區的選拔賽上,海霞和母親作為黃河路第一小學的師生代表,分別跨進參賽者的行列。一路過關斬將,母女倆又同時闖進總決賽。為了海霞能夠獲得好的比賽成績,母親自愿退出了下一輪的比賽,全力輔導女兒。從選稿件、正音到語氣停頓、感情表達,母親都細致地幫她琢磨、指導她練習。果然,小海霞沒有辜負媽媽希望,用富有感情的朗誦,將柯巖的《小紅馬的遭遇》演繹得惟妙惟肖,最終把大賽一等獎的獎杯抱回了家。
首次參加大型普通話比賽就榮獲大獎,對于剛上小學的海霞來說,心里美滋滋地。對于小海霞來說,覺得比賽非常有意思,她從中真正感受到了普通話朗讀的樂趣。從那時起,在海霞幼小的心靈里有了一個朦朧的夢想:我要練好普通話,長大了要像電視臺的播音員阿姨那樣……
母親不僅給了海霞一個好的生活學習環境,還教她如何感受漢語言文化的獨特魅力。母親將自己對語言的理解和感悟教給海霞,讓小小年紀的海霞也能體會、接受這種語言之美,用這份獨特的美去打動、感染周圍的人。
來之不易的大學時光
母親發現海霞語言朗誦方面的興趣后,從小學開始就一直特別注重在朗誦、主持、聲樂等方面加緊加以培養。在小學到高中期間,海霞無論是朗誦,還是主持,說話、儀態都很有氣質。學校也對海霞進行重點培養,海霞成為學校的文藝部長,她舞蹈、主持、聲樂都很棒,平時學校舉行大的活動,都是由海霞主持。
高二那年,海霞參加鄭州市舉辦的中學生文藝大賽,學校參演的節目是舞蹈《血染的風采》,海霞是領舞。同學們發揮出色,配合默契,最終奪得一等獎。那時海霞參加了很多藝術比賽,也獲得很多獎項,不過在學校,海霞卻是一個文靜、不張揚的學生。語文是海霞最擅長的課程,文字功底很優秀,她的作文經常被老師當范文讓同學們學習。
即將高考的時候,父母為了讓海霞能夠更好地復習功課,幾乎把全家封閉起來,一起陪著海霞復習,連平時全家最愛看的電視也“封存”了。不過,這也讓家人錯過了電視臺播報的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在河南招生的重要消息。有一天,母親偶然得知報考消息后,立刻跑回家拿上戶口本,同時把海霞所有的獎狀翻出來帶上,急急火火地趕到報名處。可是還是晚了,報名已經結束了,海霞母親并沒有放棄,不屈不撓、非常耐心地向工作人員陳述前因后果。中國傳媒大學工作人員了解到情況后也被海霞母親的真誠和懇切所感動,讓海霞補報了名。
后來,海霞順利參加了中國傳媒大學的藝術類考試,之后將資料寄了過去。由于對能夠考上中國傳媒大學沒有十足的把握,海霞隨后又參加了河南大學的藝術類招生考試,但成績并不理想。就在老師和家長一邊焦急地等待,一邊想對策的時候,海霞收到一份讓她終生難忘的禮物--中國傳媒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在競爭十分激烈的情況下,海霞以河南省專業成績、文化課考分兩個第一的優異成績,叩開了中國傳媒大學的大門,為實現自己的夢想邁出了最堅實的一步。
在海霞赴京求學臨行之時,母親一再叮囑:“在人才濟濟的北京廣播學院里,你各方面都并非出類拔萃,你要一如既往地踏踏實實學,認認真真練,不然,四年的時間轉瞬即逝,將來沒有真才實學,怎么勝任工作?”海霞牢記媽媽的教導,大學4年,她堅持每天6點起床練聲40分鐘,從未間斷。假期里,媽媽總是仔細閱讀海霞的專業課本,然后母女倆一起探討、切磋專業技巧。母親還多次趁節假日赴京,找到海霞的老師,了解她的專業課學習情況,征求意見,老師每講一點,她都用筆記下來,然后及時把老師的意見轉告海霞。海霞虛心聽取老師和媽媽的意見,在堅持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還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
或許海霞的天賦不是最優秀的,但通過她堅持不懈的努力,終于在大學畢業時獲得了回報,海霞以第一名的成績被中央電視臺錄取。回望大學那段時光,海霞說,清晨校園里那優美的朗誦聲記錄下了她最美好的青春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