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幾日,香港的天氣陰冷潮濕,細雨綿綿,沒特別要緊的事情,基本都宅在家里。但心情卻不見得悠閑,畢竟人也是具有動物性的生靈,不能割斷與自然界的契合。雖然生活在這樣一座各方面都充滿人性化設計的城市,但依然不能擺脫天氣惡劣帶來的負面情緒和對生活的影響。于是跟好友相約,等放晴的那一刻,便要出去走動走動。
昨日,便是那幺多天以來,首個放晴的日子。海洋性氣候主宰的港島,一旦停雨了,便很快干爽起來,空氣的濕度半日便可以降下去,拂面的春風雖然帶點寒意,倒使人神精氣爽。
我倆見面后才發現,這日也算得是特別的日子,“白se情人節”。好吧,兩個好友一同過節,也是一大賞心樂事。特意穿上運動鞋的我倆,就為了應對中環錯綜復雜而又陡斜曲折的各條小街小巷。那種在鬧市中穿梭,看著林林密密的各色充滿古早味的店鋪,有一種把玩的頑童心情,更有一種肆意將自己丟棄在繁華之中的放縱意味。
那些屹立在中環的古老店鋪,有些修整了店面,有些依然堅持原有的經營方式和裝修,數十年時間的洗禮,青絲白首,唯一不變的是濃郁的人情味。也正是這份延續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人情味,值得讓后輩的香港人銘記,值得讓遠道而來的游客品味。
碗碟中的食物,包裝袋中的糕點,店鋪里的貨物,制作它們的人、享用它們的人、社會和環境都已然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遷,但從這里可以看到香港人堅持和奮斗的精神。那些市井中默默努力生活的香港人,承載了這座城市的重量,他們的生命化作了這座城市的底色。從這里可以依稀看到,香港從一處偏僻荒涼落后的小漁港,逐漸蛻變成今日中西合璧活力非凡的國際化都市的歷史足跡。
來中環,不要只看到銀行街的繁忙和奢華,往上走進這些街巷,方可窺見一些香港的原始底蘊。羅馬不是一日可建成。香港也不是一夜繁華起來的。這世上沒有任何一點成功是可以超脫了血與汗的淬煉。一座城市的崛起也自有它的道理。這座城市百多年來,也經歷過各種黑暗難熬的時期,疫病蔓延,工人罷工,貪污腐敗,社會暴動等等。香港人勤勞和堅忍,讓自己一步一步走出困境,也把這座城市帶上了一個新的高度。時至今日,香港的繁華與富足,仍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不斷創建和維護。
蘭芳園的絲襪奶茶堅持用原古的方法沖調,八珍醬園的醬品堅持自家制造,泰昌餅家不斷創新與時俱進,南華油墨公司依然保留了原有的裝修和經營品種……不管是變還是不變,他們唯一堅持的是“傳承”,將一種味道傳承,將一種品質傳承,將一份情懷傳承。在這里可以看到經商的境界,不止是為生計為糊口,還希望在買賣交易之中添一點人情,結交新朋友,留住老常客。于是,在錢來貨去之間,彼此便多了一點責任感,對社會的責任感,人與人之間的責任感。
中環舊街市,市井味濃,濃出了厚厚的人情味。